李顺新
点击:1302 时间:2017-03-04 11:48
编钟的钟架称为钜(jù),由245个构件组成,设计精巧,比例适宜,结构牢固,可以拆卸。虽然承受了二千多公斤重的全套编钟,历时二千多年,出土时仍矗立如故。是研究先秦音乐史与青铜铸造工艺的珍品。
1978年夏天出土于湖北随县。全套编钟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件,外加楚惠王赠送的一件钟,共65件,总重量二千五百多公斤,编钟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
钟上均铸有篆书铭文,共二千八百余字,其内容全面地反映了战国时期我国乐律学达到的高度水平。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套编钟。编钟音乐性能保存完好,音色优美,音域宽广,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共有五个八度,能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
这套编钟的发现,对研究战国历史、音乐和冶铸技术等,都有着极高的价值。它的总用铜量达5吨之多,设计精巧,铸造愧丽,出土时尚完整地悬挂在钟架上,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古今乐曲均能演奏,八鼓谐余韵绕梁令人惊叹叫绝,它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愧宝,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1983年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复制成功了28件编钟,演奏了《春江花月夜》等乐曲,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湖北省歌舞团演出了历史歌舞《编钟乐舞》,使观众听到了两千多年前的美妙声音。
这套编钟共65枚,依大小次序分3层9组,悬挂在钟架上。镈钟1枚;甬钟45枚,分5组居于钟架的中、下层,中层音色洪亮,下层形大体重,音调深沉浑厚;钮钟19枚,比甬钟小,分3组挂于钟架上层,声音清脆。
发现战国青铜编钟
6月28日上午,在圣水镇青史村汉江河段青龙滩大桥施工现场,几名工人在施工时突然发现有一个泥土包裹的金属物体,立刻向镇上报告。据南郑县圣水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接到报告后,他们派了2名执法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当时这个人发现的时候,是一团泥裹着的,工人简单的拿水洗了,经过初步的鉴定,确认它是个铜质的编钟,并且保存完好。”汉中文物考古队初步认为,编钟应该是从汉江上游冲卷至此。
经过测量,青铜编钟文物高37.5厘米、最大口径21.5厘米、壁厚1厘米,重约6.5公斤,初步认为为战国时期的青铜编钟。
另据工作人员介绍,南郑在古时候曾经是楚国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发现青铜器也不是一个意外,虽然说是首次发现编钟,但是在楚国的时候,青铜器非常发达。发现青铜编钟的地方最早是一个古镇,后汉江改道淹没了古镇,目前青铜编钟已在圣水寺文物管理所暂时妥善保管,近期将委托省文物中心进行修复和进一步研究鉴定。
据介绍,此次发现的战国青铜编钟,堪称“国之瑰宝”,编钟的发现证明了汉中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成就,为今天古音律和编钟铸造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