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新
点击:1902 时间:2017-03-02 11:03
月琴,中国拨奏弦鸣乐器,由阮演变而来的弹拨乐器。流传于汉、彝、布依、哈尼等民族中,用于独奏、合奏及歌舞、戏曲、说唱表演的伴奏。音色清脆,常用于独奏、民间器乐合奏、歌舞、戏曲和说唱音乐伴奏。
月琴是由古弹拨乐器阮咸(秦汉子)演变而来的,用拨子弹奏。据唐。杜佑《通典》、《国史篡异》、《事物原始》载:唐。武则天时(西元七世纪)四川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一铜琴,有十三品柱。当时之太常少卿元行冲认为,此晋。阮咸所善弹之器也,乐家遂称之为阮咸。
在贵州省北盘江畔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很早以前,布依族村寨里有一位聪明美丽的姑娘名叫妹绿,唱得一口好歌,远近都很闻名,浪哨(恋爱)时她和一位年轻勇敢的猎手勒木相爱,双方父母正在为儿女操办婚事之际,不料被寨主得知,顿生歹心,非要强占妹绿。勒木和妹绿被逼无奈,携带砍刀、火种和弓箭逃进深山老林。
他们每天射猎、采野果、挖野菜,还开荒、种庄稼。生活安定,过得自由而愉快。一天晚上,忽然来了一只大狐狸,眼睛亮得像两盏灯,勒木正准备用箭射猎时,狐狸却逃走了。小夫妻俩顺着狐狸奔跑的方向追寻,没找到狐狸,却发现在幽静的悬崖旁,有一个明镜般的水池,水面映出皎洁的明月。悬崖上有四股清流,并排倾泻而下,直抵池底,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咚声,令人如痴如醉。妹绿和勒木赞叹不已,留连忘返。
他们想:要是按照池中的月亮和清流的样式做个琴,不就会把美妙的乐声再现嘛!勒木不但是好猎手,还是一位能工巧匠,他很快就照月亮的样式做成了一把琴,妹绿剪下几绺长发作为琴弦,一经弹奏,果然叮咚作响、优美动听。他们又按照池水涟漪的波浪,在琴上绘出了水纹作为装饰,使这支琴既好听又美观,并给琴起名叫“月琴”。
此后,每天晚上,勒木弹奏月琴,伴着妹绿唱歌,歌唱他们的爱情和自由。久而久之,布依族青年听到琴声,都来仿效学习,月琴便传遍了布依族的村村寨寨。直到今天,布依族的后生都喜欢怀抱月琴,弹奏浪哨乐曲,到姑娘们的寨子里去约会。
月琴结构和阮近似,不同处是在琴身中胶有音梁和支有音柱、琴颈短小。月琴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琴弦和缚弦等部分组成。
琴头和琴颈是用一整块紫檀或其他硬木制作。琴头顶端的装饰,是单独用木料雕塑成龙头或其他图案,再胶粘上去。琴颈上部开有弦槽,槽侧并有安装弦轴的圆孔。琴颈下端有方形木杆装在琴身上。
琴身是呈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背、框板胶粘而成。框板用6快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成一圆形琴框,上下开有装入琴颈方木的孔眼。它的两面粘着面、背板。面板和背板是月琴发音的共鸣板,用纹理顺直均匀、无疤节和木色一致的桐木制作。在面、背板中间月琴横置两道音梁,中间支有两个音柱。
弦轴用黄杨木,外表刻有斜条瓣纹,拧转的一端还嵌有象牙或骨饰。
琴弦用丝弦、尼龙弦或尼龙缠钢丝弦。以钢丝尼龙弦的效果最好。
缚弦用红木或竹子制作,粘在面板下部的中间。
优质月琴的音阶准确、音准偏差不超过正负15音分,音色清脆柔和,音响宽亮;琴身圆度准确,框板宽度一致,面背板平光洁净;琴头雕饰细致;音品间隔准确,排列整齐;琴颈和面板在一个平面上,无前倾或後仰现象;弦轴、轴孔配合严,齿轮铜轴灵敏。各胶合部位拼粘牢固,涂漆匀净光亮。
演奏月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拿拨子弹奏,其技巧已发展到弹、拨、撮、滚、扫滚、按、颤、滑、吟等3O多种,其中还包括有独特效果的“刮品”技巧,不但可用於伴奏,同样也是一件出色的独奏乐器。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