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凤
点击:2855 时间:2017-03-03 11:30
马林巴是一种非洲木琴。它的结构,音响与一般的欧洲木琴有很大不同。它所采用的琴板比红木的质地软,发音宽厚,音区低,余音较长,每块琴板下面都有用各种果壳、葫芦或罐头盒、长方形木盒等做的共鸣体,这些共鸣体的大小,长短是与相应的琴板相适应的。
在每个共鸣体上还开有1-2个小孔,孔上蒙以竹膜、鸡蛋膜、薄纸或动物的尿泡。演奏时声音由琴板传到共鸣体和孔上的薄漠上,听起来嗡嗡作响,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共鸣效果。墨西哥国家舞蹈团所用的马林巴琴板下有用长方形椎形木管作为共鸣体,在其椎形下端有一孔,孔上贴上了苇膜,说明拉丁美洲的马林巴木琴还保持着非洲的传统。
马林巴的形制是多种多样的,在非洲有三种主要样式,一种把琴板放置在地坑或泥罐上,另一种把琴板排列在两根园木上,还有一种把琴板固定在框架上,下面悬挂共鸣葫芦,演奏方式有坐在地上或挂在身上之分,一般多采用由头上包有橡胶的棍子敲击。
马林巴传入拉丁美洲大约是在17、18世纪,后来成为印第安人的乐器。而且,演奏马林巴也已成为某些印第安部族的仪式的一部分。这些仪式祈求的是宇宙的和谐以及人们的幸福,危地马拉的圣马可斯德古纳地方演奏的马林巴乐曲与非洲加纳的西斯沙拉人的乐曲十分相似。
1894年,危地马拉的音乐家塔多模仿钢琴琴键的排列,为马林巴加上了半音琴板,使之半音齐全,便于演奏新的作品。后来,墨西哥又创造了高音马林巴和大型马林巴。前一种有50块琴板,音域达五个八度,由三人演奏,后一种共78块琴板,音域达六个半八度,由四人演奏。主旋律演奏者左右手都各执两锤,其他人一手执一锤,音色美妙,音响效果很好。
马林巴制作
马林巴的制作被认为是乐器制造中最难的一项,它不仅要求制作者有良好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而且非常了解选材的知识。制作马林巴需要优质红木,在木材的选择上十分苛刻,全世界能够制作马林巴的树木很少,分布范围也很窄。
马林巴的普及,便使马林巴的制作也成了一些国家的一种产业,并涌现出许多马林巴制作大师。在危地马拉有一个制作马林巴的家族,从1991年到1935年间共制作了大小马林巴338台,平均每年制作14~15台,并出口到美、德、法等国家。
在当时,危地马拉制作的马林巴很有名望,为其它国家制作马林巴提供了样板。
基本演奏技法
马林巴的演奏技法非常复杂,技巧很高、难度很大、多槌进行演奏旋律、和声的乐器。“持槌”方面来讲,不仅要熟练地掌握两个槌的演奏方法,而且还要进行四槌甚至六槌演奏的训练。
演奏技巧,包括单音的轮奏、滚奏,双音的击奏、滚奏,连续跑动性旋律音型、装饰音及和声的演奏等。
随着造琴技术完善,音乐表现力提高,为其专门创作、改编的乐曲出现,以及作品和声织体的需要,四槌、六槌演奏法也就应运而生了。
四槌演奏法又是马林巴作品中应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演奏技法。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