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新
点击:1442 时间:2015-06-18 15:23
小说《第四十一》是一篇政治性很强、艺术性很高的小说。20世纪20年代《第四十一》在苏联发表以后,反响强烈。当时统治苏联文坛的极“左”分子把这位作家仅仅划入“同路人”的行列。下面就看一看小说的额全面介绍。
一、小说简介
马柳特迦从小练得一手好枪法,几乎百发百中。在政委中秀可夫率领的这支百来人的队伍中,数她枪打得准。她有一个习惯,每次打中一个敌人总要报一下自己击毙的数目:……第三十九,第四十。在一次战斗中,部队伤亡惨重,只有23人在政委叶秀可夫的率领下冲出了哥萨克骑兵的包围圈。马柳特迦是唯一的个女兵。为了避开哥萨克骑兵的追南昌,小分队在沙漠里长途跋涉了好几天,粮食已快吃完。这时,突然发现了一支吉尔吉斯人的骆驼队。与骆驼队在一起的有一个敌军军官。政委叶秀可夫命令马柳特迦开枪击毙那个军官。可是,这次不知是因为手冷了呢还是因为太兴奋了,马柳特迦没有击中第四十一个目标。她顿时难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赤卫队很快包围了骆驼队,征收了吉尔吉斯人的骆驼并俘虏了那个军官。从证件上看,此人是个中尉,名叫郭鲁奥特罗,是反苏维埃的邓尼金部队负有重要秘密使命的全权代表。政委认为这个俘虏非同一般,不能马上处死,便把他交给了马柳特迦用拴骆驼的绳索将中尉紧紧捆住,并将绳索的另一头缠在自己的腰带上。
此后,吉尔吉斯人一直尾随小分队。当夜幕降临,赤卫队员们都已进入梦乡的时候,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冒着暴风雪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吉尔吉斯人的林屋。他们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接待。晚上,马柳特连一边看守着俘虏中尉,一边又写起诗来。在暖和的毡房里,郭鲁奥特罗和马柳特迦谈起了诗歌。由于谈话投机,马柳特迦给中尉松了绑,而中尉则在马柳特连的要求下发誓决不逃跑。
叶秀可夫在海滩上找到卫只仅能乘坐4个人的小船。他决定让马柳特和另两名战士先押送俘虏去司令部。临和时,政委指示:航途中一切由马柳特迦负责,一定要将中尉押到目的地,如遇白军决不能将中尉活着交出去。
开船不久,骤起的风暴使两个战士落水牺牲。马柳特迦和中尉坐着小船被风浪卷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此后一周里,马柳特迦想方设法救活了病倒的俘虏。郭鲁奥特罗那双蓝色的眼睛深深地打动了少女的心。马柳特迦对郭鲁奥特罗产生了爱情。
严寒过去,春天来临。一个晴朗的日子,海上突然出现一般敌船。当船即将靠岸时,中尉欣喜若狂,不顾一切地向海岸跑去。此时此刻,叶秀可夫的指示在马柳特连的耳边响起。她举起了枪,呼地一声,郭鲁奥特罗应声倒下。当马柳特迦哭着叫着扑过去时,中尉已经咽了气,躺在海水中,鲜血从那打得粉碎的头颅往外流,在玻璃似的海水中扩散开来。马柳特迦瘫倒在中尉的尸体上。
二、小说与中国读者
《第四十一》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同苏联其它作品一样,受尽横压。可是它仍然偷偷地被翻印成单行本,被流传。抗战时期,在太行山区,在国民党和日寇的双重包围中,革命青年在钢板上刻印了这部小说。有一天曹老感慨万分地提及此事:当时从包围中出来的同志,把一本油印本送了我,并且对我说:敌后的战士们,把枪、把书和自己的生命结成了一体,遇到生死关头,随身携带的一切都可以抛弃,惟独书和枪留在身边,或者冲出重围将它们带走,或者同归于尽。可见这篇小说对革命战士们的鼓舞作用。
1937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第四十一》时,作者拉夫列尼约夫应译者邀请为我国读者写了一篇序,他写道:文学就是友谊树上的第一个花蕾。我们的作品,生养在战争情况中和向往新生活建设的我们的青年的俄国文学,能得到中国读者的注意,这在我们自己是深以为光荣的。
又过了二十年,到了1957年,《第四十一》在我国再版时。作者再次写了序——《致中国读者》,他希望我这一个中篇小说能同以前一样,得到你们的同情和赞许。这对我将是最好的慰藉了。
以上就是小说的简介,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的阅读此书。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