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新
点击:1499 时间:2017-05-03 14:11
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是武汉一条老街。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
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现昙华林街全长1221.23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历史上,昙华林街区有“一湖三山”之说,即北临沙湖,西靠凤凰山,怀抱花园山和螃蟹岬。现存的历史建筑大多依山而建或散布于三座山体之间,营造了自然宜人的氛围。
武昌老城墙沿螃蟹岬山脊而建,昙华林依城墙而展,构成了独特的古城文化,至今螃蟹岬还有当年炮台遗迹、城墙遗迹和正卫衙门遗址。
特别是帝国主义文化入侵武昌城的宗教建筑群,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纪念地,政要名人故居、公馆、寓所等建筑,赋予了古城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纪念价值。
走进江汉路步行街
江汉路位于汉口中心地带,是武汉着名的百年商业老街。1210米的江汉路,最耐看的是一字排开各种建筑:欧陆风格、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文艺复兴式……江汉路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的博物馆。
从鄱阳街至中山大道,形成以国家级老字号及现代国内名牌商品为主体的商业区段。中山大道至江汉四路,形成以中心百货商店、新世界百货中心等现代大型商场为中心的综合性的商业区段。即便不购物,夜观步行街也是一种享受———这里汇集了50多种、万余盏灯,多数灯具为国内外最先进产品,形成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
历史上,江汉路实际上是华人与洋人的分界线。江汉路西面的花楼街、黄陂街以及毗邻的大兴路一带是民族工商业者开设的店铺、作坊、前店后厂型的食品店。而其临街基本上是帝国主义国家和官僚、民族资本家开设的银行、公司和商店。加上江汉关轮渡码头迎送客源,营造了江汉路的商业氛围。
1927年,我国收回汉口英租界,太平街和歆生路改名为江汉路。现今在江汉路遗留下13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就是江汉路繁华商市的历史见证。风格各异的建筑、美丽的亮化工程、耐人欣赏的“汉味小品”、中、西餐饮的大比拚、繁华的商业文化同台竞“演”,这为该街营造了良好的休闲观光的浓浓氛围。
走进古德寺
古德寺位于武汉市汉口黄浦路。创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全寺的核心建筑是圆通宝殿,运用了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又依稀可见希腊神庙的风韵,立面墙上的圆窗和长窗,却是基督教堂的建筑样式。
其九座佛塔的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在中国塔文化中独树一帜。古德寺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为汉传佛教唯一、世界仅存两座此类风格的佛教建筑之一。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
总体上看,整座建筑充满了哥特式教堂的上升感。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最为不同的是它的顶部,上面有大小佛塔共九座,这又与中国道教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暗合。确实,站在地面上,从任何一个方向看塔顶,只能看到七座,有两座总是看不到的。
1921年始建现有的大雄宝殿。后来发展成为占地两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的“古德禅寺”。“文革”前古德寺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
2012年,古德寺被列入武汉市江岸十大景观,是一座极具特色的禅宗建筑。2013年,古德寺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