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轻
点击:2298 时间:2017-03-14 09:29
三弦,又称“弦子”,中国传统弹拨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起源:秦朝时称为“弦鼗”。清毛其龄《西河词话》:“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构造:张三根弦,故名“三弦”。分琴头,琴颈,琴身。琴颈为指板,比较长。琴身两面蒙以蛇皮。1920年代出现加弦三弦,并未普及。北方的三弦一般长122厘米,称为“大三弦”,南方三弦一般长95厘米,称为“小三弦”。
琴头:上端为锄头状,或饰以象牙片或骨片,下开弦槽及弦轴孔,左边装2弦轴,右边装1弦轴。
琴颈:上接琴头,下接琴身,琴颈上端为山口,琴颈几乎全为无品指板,指板与皮膜在同一水平面,琴颈下端一段向背弯曲与连接琴身。
琴身:又称琴鼓,略程方形,以原木凿空,或以木片胶合成木框,两面蒙以蛇皮。
制作方法
三弦琴鼓的框板用硬重的乌木、紫檀、红木或花梨木制作,以红木为好。琴鼓两面蒙皮可用蟒皮、羊皮、骡马皮或其他膜料,以用蟒皮为好,以选大蟒中段、青花白地的最佳。
三弦琴鼓很大,实际共鸣箱很小,这是造成三弦发音干尖、余音短、个性太强的主要原因。70年代初,有人将框板改薄,使内腔呈椭圆形,既扩大了空气容积,又起到了拢音作用。
琴杆多使用银杏、沙榆、樟、楠、椴、楸或杨木作后背,用红木、紫檀或乌木作指板,既耐磨、不易变形,又重量轻、便于演奏。
琴头用料以轻的为好。
三弦的琴杆原为实心、粗细基本相同,现改革成上细、下粗(加宽),并将杆内挖空(挖好后再胶指板),使其与琴鼓相通,不仅可减轻琴杆重量,而且还可增大共鸣腔,从而使三弦的音色得到改善。
在三弦改革中,琴杆的长短很重要,直接关系着三弦的特性和指法方便与否。经过试验,弦长86厘米效果较好。
三弦定音
三弦常以“硬中弦”定音,指法多源于琵琶。三弦有多种定弦法,民间一般定成“硬中弦”或“软中弦”两种,而以“硬中弦”最常用。
“硬中弦”是中弦与里弦为五度关系,外弦与里弦为八度关系;“软中弦”是中弦与里弦为四度关系,外弦与里弦为八度关系。三弦的音域一般为3个八度,它发出的音量宏大,音色清脆、明亮而浑厚。1964年中央音乐学院王振先(江苏1933-)研制四弦三弦,定音EADG。1976年王振先再研制四弦三弦,定音GBDG。
演奏三弦,左手按弦,右手指弹弦或用拨子拔弦,其指法都源于琵琶。由于三弦琴杆无品,弹奏旋律时音域间高低变化自由,可奏出各种滑音,在所有说唱、戏曲和歌唱伴奏中,都能很好地起到衬托作用,在转调和演奏有半音的乐曲时尤为灵活,最宜于演奏抒情的旋律和激昂的曲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