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博远
点击:1311 时间:2017-01-06 09:25
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中国葡萄酒企业的崛起,在中国的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葡萄酒,从国产到进口,从廉价到昂贵。面对玲琅满目的葡萄酒,又不是专业品酒师的广大消费者又该如何从中选择物美价廉的葡萄酒呢?
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如果没有太高的预算,我们就不用考虑那么些经典产区的葡萄酒的了,虽然小的产区知名度低,但是在意大利,因为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因素,每个产区都会有自己的风格,这些产区在国内知名度可能不高,但却有着令人满意的葡萄酒品质,往往会带给你惊喜!
我们选择了产区,下面就要选择葡萄品种。在意大利,每一个产区都会自己当地特色的葡萄酒,而这种就有地方特色的葡萄酒就是由该产区品质最高的葡萄酿造而成的。比如皮埃蒙特的内比奥罗,基安帝的桑娇维赛,只要葡萄品种和葡萄产区相对应,那么这瓶葡萄酒在品质上就有一定的保障,但是这个需要具备意大利产区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不住这些产区也没关系,你也可以随时手机进行百度。
现在很多的葡萄酒都打着大促的口号进行销售,在商场、超市的明显位置都会摆放一些葡萄酒的促销产品。很多的消费者往往把低廉的价格作为选购的标准,但是我们一定要考虑下葡萄酒的成本的,一瓶意大利的葡萄酒从种植到采摘到酿造再到运输到中国,其成本是很高的,如果一瓶进口的意大利葡萄酒价格过于低廉,那么品质酒值得推敲了。当然一些知名的品牌,是值得考虑的。如:斜塔酒庄、普莱帝酒庄、贵族酒庄等等。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没有任何一个商家会做亏本的买卖的。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葡萄酒的时候,往往会选购包装精美的葡萄酒,但是我们切记不可以以包装来评判一款酒的品质。包装的成本是会算到酒的价格上的,自己买回去喝,完全没有必要选择包装精美的葡萄酒的。在意大利很多盒装的餐酒都有着很好的品质,如果你不是外观控,那么意大利的盒装葡萄酒是你不错的选择。
葡萄酒选购六大误区
1、品牌误区
葡萄酒本是非常驳杂的一类商品,人们在选择葡萄酒的时候,就会更加依赖脑子里少数能记住的几个不太拗口的名牌了。很多消费者只要看到酒标上有Lafite,Beychevelle等字样或者Latour的小城堡Logo,就会安全感大增,买之而后快。总体上,名牌酒可信度确实更高,但如果过分迷信,不加分析的话,名牌同样会“撞你的腰”。比如,花同样的价钱是买一瓶Lafite的副牌酒还是买一瓶波尔多四级酒庄的酒,就变成一个依靠你个人口味和消费用途等因素来综合判断的见仁见智的问题了,而不是单纯以牌子的大小来取舍的。
2、年份误区
1969,1975,1982,1997,2000,2005……下一个传奇年份何时出现?所谓好年份,主要就是当年的天气适合葡萄的生长和收成,从而为酿造完美的葡萄酒打下基础,年份对于葡萄酒来说至关重要。可是,世界如此之大,任何两个产区的气候怎么能一样?比如1985年,法国炎热的气候使得葡萄成熟度非常高,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年份,而同年的加州,收获时节的大雨彻底浇灭了酒厂的雄心壮志,但也有预见性的酒厂,如KendallJackson将收成时间提前,同样收获了一个好年份,所以1985年算不算是好年份呢?可见,单凭年份选酒是很有风险的,最好是找到好年份的酒后,再考量一下当年酒厂的收成情况,特别是买高价酒的时候。
3、评分误区
有些人喜欢大谈特谈哪瓶酒被帕克打了高分,甚至会在买酒时向售货员询问某瓶酒的分数几何,这些酒评家有一定的权威性,他们对酒的评价和打分对消费的指导意义不容忽视,但过分依赖就不可取了,酒评家不是精密的仪器,品酒打分时会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心情、个人偏好、身体状况等。难怪帕克都承认会出现打分偏高或偏低,再比如,帕克和着名女酒评家罗宾逊对2003年是否是好年份的争议也会让人对他们的评分无所适从。从另外的角度讲,这些酒评家就像给宫内秀女们画像的画师,他们既可以将一个资质平平的秀女描绘得脱胎换骨,成为人中之凤;同样也会将人间尤物贬得一无是处,难于翻身,不然也就没有“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了。
4、价格误区
“一分钱一份货”的传统观念也会影响着葡萄酒消费者。从品质上说,这些高价酒大多是极品,问题是你乐不乐意为其中的附加值买单。目前,高价酒已经成为品位和身份的象征了,一边喝着1996年的木桐,一边和朋友讲讲酒标的中国设计者古干,感觉确实不错。大部分高价酒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但这种酒之外的享受是需要你买单的。曾经有个简单的测试,把一瓶高价酒和其他普通酒放在一起让十几个一般消费者盲品,结果只有两人发现了高价酒的卓尔不群,可见对于普通自用消费者来说,性价比应该是比较理性的选择。
5、产地误区
曾几何时,法国就是葡萄酒的代名词,随着葡萄酒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意大利、西班牙也属于葡萄酒的传统产区,酿酒史和葡萄酒的品质可以和法国分庭抗礼,而美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后起之秀也能酿出高质量的葡萄酒,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况且,葡萄酒生产也有了全球化的趋势,一瓶葡萄酒,可能是用美国当地的黑品乐葡萄,酿酒师是从勃艮第请来的,而设备是德国造的。特别是一些大的葡萄酒生产商,像法国BPDR集团,在智利等很多国家都购买了酒庄实行本地化生产。
6、等级误区
法国的葡萄酒分级制度是最严谨的。最经典的1855年波尔多梅多克酒庄分级已经沿用一百多年了。但目前其准确性也逐步受到了挑战,如目前还身处第五级的ChteauLych-Bages和第四级的ChteauTalbot已经公认为具备了二级庄的水准,毕竟一百年的时间对于提升酒庄的档次来说足够了。波尔多另一产区圣达米伦每十年会更新一次他们的分级,虽然操作过程中有不和谐音符,但对于促进酒庄发展,指导消费者选购是非常有意义的。另一个葡萄酒传统强国,意大利也在考虑调整其分级系统,严格按照DOCG、DOC、ITG和VDT的级别由高到低重新整合。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