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盛
点击:1403 时间:2016-04-20 17:49
对于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很多人也开始注意汽车的保养,但是很多人对汽车行业存在的五大陷阱不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陷阱有哪些吧。
1、经营范围不清
经典案例:在一家高挂“汽车美容”招牌的店面内,经营业户在三间相连大屋中公然经营洗车、轮胎检测和维修、汽车饰品销售、汽车装潢等业务。
专家提醒:由于经营门槛低、缺乏规范,目前汽车美容店规模参差不齐,一些街边规模较小、档次较低的摊点尽管没有达到条件,仍然盲目上马经营。春节期间汽车美容市场生意火爆,个别小店铺打起“擦边球”,超范围经营,其实并无该项业务经营资格。所以我们去一家汽车美容店消费的时候一定要首先确认他的资质,争取做到零风险消费。
2、“来历不明”产品混迹市场
经典案例:部分汽车美容店内销售的汽车倒车装置、汽车音响系统均没有中文厂址,店家说是进口产品,并向消费者索要高价,事实上,经营者往往不能提供报关手续。
专家提醒:没有中文标志的产品肯定不能在市场销售。消费者一定要选择获批汽车饰品和配件零售经营资格的商家购买产品,购买产品时,要检查产品有没有合格证。
3、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现象多
经典案例:春节前,市民胡先生花千元高价买了品牌汽车防爆膜,但一场大雪后,产品严重褪色,检测后他才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仿冒产品,成本不过数十元钱。
专家提醒:给汽车美容要警惕“挂羊头卖狗肉”现象。汽车美容装修的利润主要来自原料差价及工时费,为了赚钱,不法业主常常以次充好,用劣质产品降低成本,或在现场测试时用的产品质量上乘,但最后安装到汽车上的却不是工作间里测试过的,而是私下里进行了偷梁换柱。
4、技术不专业花钱“毁面子”
经典案例:市民王先生花了几百元为爱车做了封釉,但光鲜可人的形象仅保持了一个多月便光彩不再,与店家承诺的一年效果不变相差甚远。
专家提醒:一些店铺挂着美容中心招牌,主要目的却是为了推销汽车养护用品,根本不拥有专业技术工人。个别不负责任的店家用过硬的抛磨轮和含金刚砂的粗蜡进行打磨,虽然车身马上有了亮的感觉,但由于工具和粗蜡的切削力强,容易将车漆打薄甚至打穿,露出底色,车主可能花钱却让爱车“毁面子”。
5、装饰价格没有谱
经典案例:美国最新科技、韩国获奖项目、各种看不懂的深奥说明、难查来源的证书,在一些汽车美容用品店,小到几十元一根的车载电话天线,大到数千元的真皮坐椅和上万元一套的音响设备,都名目繁多。
专家提醒:消费者对汽车装饰应该保持冷静消费,不要盲目追求高价。应该尽量选择一些经营时间长,口碑好的店去消费。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