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铜
点击:1350 时间:2015-07-08 15:10
根据惠来县石榴溪青花瓷窑的采集物分析,该窑胎土陶炼细净,胎色以洁白细润者多,有少许的灰色、灰白色,胎壁厚者居多。部分产品足部露胎处出现“血红”色或橙红色的火石红。釉色以乳白色为多,也有白中泛青或青灰,釉层较厚。青花发色呈深蓝、鲜蓝、灰蓝、青褐、灰黑等五色。本窑产品的烧成温度约1300-1350℃,产品胎釉结合紧密,胎体致密坚硬,击之声音响亮。
部分产品因温度偏欠而呈胎质粗松,釉色泛黄;或受窑炉气氛影响,青花呈灰黑、褐黑色。器型为碗、碟、盘、杯、盖罐等。碗的型制多样,口径大者为18厘米,中者13厘米,小者9厘米,碗的产量比例最大,其次为碟、盘、盖罐。圈足有中圈足、低圈足、卧足,圈足内底居多露胎,有少量的足底满釉且有款式。本窑产品以手拉坯成型,纹饰为花卉、动物、人物、文字、山水、图案等。本窑的装烧工艺为盒钵叠烧,一些碗内底处留一圈露胎是因叠装需要而刮去釉层,以免粘贴。从实物分析,本窑因多次“窑塌”而出现不少“窑粘”、“窑裂”的变型、残次品。从采集到的窑址标本推测,本窑青花烧造年代应为明中后期至清中期。归纳其产品特征为:
胎质:惠来窑的胎质较为洁白致密,大部分胎体较薄,烧造温度约1350度左右;高陂窑胎体厚薄均有,厚者偏多,胎色白中偏灰;九村窑的胎体厚薄精粗均有,精者少,胎体多粗松。
釉色:惠来窑有白釉、白中泛青近于鸭蛋壳青,有浅灰色釉、青白釉;高陂窑釉色以白中泛青为主;九村窑有白釉及白中泛青,中联乡伯公后明末青花窑址采集的标本胎釉结合差者多,并有碎片纹。
造型:惠来窑、高陂窑、九村窑生产器型以碗为主。惠来窑器型较多,除各式碗外,还有盘、碟、杯、盖罐等。
烧造工艺:惠来窑、高陂窑、九村窑都以M型匣钵,有叠烧、垫烧,器物内底有满釉或露一圈涩胎,都以挖孔试温片测温。
纹饰:有花卉、花鸟、舟楫、人物、动物、图案、文字等。具体如下表:
对于明清时期潮州窑青花瓷的生产,我们认为:
1、其生产工艺受同时期景德镇窑的影响,产品的造型、纹饰与景德镇窑相近。可以把它归纳为“海洋性陶瓷业”之说,即“海洋性陶瓷业是连接国内陶瓷产地与国际销售市场的中间环节,当某一国内名窑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走俏时,港口附近的海洋性窑业群便是大量仿烧并投入市场,海洋性陶瓷往往就是国际市场上走俏瓷种的仿烧品。”
2、其生产背景受朝廷“海禁”政策的影响,为这一时期海上武装走私的主要产品。明代后期,朝廷的海洋政策转为“弛禁”,“市通则寇转而为商”,海上船运的经营者实为商盗一家,当遇台风等自然灾害或触礁沉船时,他们为生存也做起匪盗之事,志书对类似之事记载详细。潮州青花瓷窑应是在这一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以外销为主的沿海窑场。
3、清中期,随着朝廷“海禁”政策的废除,江西、福建等瓷产区民窑蓬勃发展,海外市场供求关系随之变化,惠来窑因受此原因影响,由盛转衰,直至窑火熄灭。高陂、九村窑的产品销售当受外界条件影响时,则转以内销为主,至近代二窑产品仍为粤东乃至广州府一带的民间日用品;也有不少销往东南亚,迄今为止,仍是粤东主要的瓷产区之一。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