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辰哲
点击:1501 时间:2015-07-04 17:51
《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闻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群性格鲜明、极富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从他们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情感纠纷和悲惨的命运中向人们展示了15世纪的巴黎生活。下面看一看相关读后感吧。
《巴黎圣母院》,19世纪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最著名的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小说以15世纪法王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展开。展现了外貌美丑迥异,但都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的两位主角在当时宗教和封建统治的压迫下最终死亡的悲惨命运。
该作品的时间跨度只有十几天,发生的故事也集中在巴黎圣母院附近,但就在这有限的时空中,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内容激情感人,而尤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最为成功。小说中的五大人物至今被很多人认为是当时法国社会各类人物的典型。
爱斯美拉达
她不但有一个美丽绝伦的外表,也有一颗高尚纯洁善良的心灵,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和渴望,可谓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完美形象。当诗人格兰古瓦即将被乞丐王国绞死的关键时刻,她毫不犹豫地以愿意和他结婚的方式救下了诗人,当其丑无比的卡西莫多被绑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鞭打示众时,快要晕死过去时,她不计曾被前者粗暴追捕而勇敢地给他喂水喝。
爱斯美拉达的靓丽深深吸引了作品中其余四个男人,但爱斯美拉达却只是天真地爱着虚情假意的风流伪君子菲比斯,甚至最后因此断送自己的性命。雨果在作品中尽情表现了爱斯美拉达的“真、善、美”,同时也暗示了真诚淳朴的人物在当时必定遭到摧残的可悲命运。
卡西莫多
他长相畸形,样貌奇丑,但与爱斯美拉达一样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受到副主教克洛德的收养,他一直对其忠心耿耿,对爱斯美拉达,更是多次舍身救美,奋不顾身。
如果说爱斯美拉达命运不幸,那么卡西的遭遇只能用悲惨来形容。由于巨大的生理缺陷,卡西莫多受尽世间羞辱,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只有副主教克洛德和爱斯美拉达对他仅有的同情。他唯一的爱情目标(爱斯美拉达),因为他过于丑陋的样貌,连正眼看他一眼都不敢。外貌上的巨大鸿沟使得卡西莫多只能抱着爱斯美拉达的尸体走向死亡,才能圆自己的梦。
卡西莫多与小说中的乞丐部落是当时善良低下的劳动人民的化身,只不过通过外貌畸形使卡西莫多更具戏剧和个性效果。这类社会底层尽管出身低微(弱势群体),却往往隐藏着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就像后来的乞丐帮攻击圣母院)。当今社会,某些身体缺陷的残疾人,贫困的农民或在边缘行业工作的(煤矿、挑粪等等)正是这类卡西莫多式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受到社会不公平的待遇或歧视的目光。尽管他们通常对此忍声吞气,但当不满积蓄到一定时候也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况且社会并不能忽视他们勤勤恳恳为人民作出的实在贡献。只有真正尊重他们的权益,理解他们的诉求,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与关爱,引导他们正确的方向,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菲比斯
皇家卫队队长,长得又一表人才,英俊潇洒,整天周旋在上流社会之间,长袖善舞的他其实是一个虚情假意的风流伪君子。小说中菲比斯挨了嫉妒者副主教克洛德一刀,却侥幸不死,而副主教逍遥法外,爱斯美拉达却枉死绞刑架下。这是雨果先生为痛斥当时黑暗统治下而设置的悲剧结局。但在现今物欲横流的年代,菲比斯这样的伪君子仍然存在。
表面上冠冕堂皇,却实为国家蛀虫的败类就是现实中的菲比斯。金钱,美色就是他们眼中秀色可餐的“爱斯美拉达”,而且他们对国家的“虚情假意”比小说中的菲比斯之于爱情更贻害深重。我们可见,腐败问题仍然是关系我们党存亡稳定的重要问题。有关部门、人民群众更应从“爱斯美拉达”式的蒙蔽中清醒过来,揪出这些社会上“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实则为自己某利益”的伪君子,净化官场空气。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也爱上了美丽的爱斯梅拉达,但是他与卡西莫多的爱却有着天壤之别,弗罗洛披着神职人员的神圣光环,道貌岸然,内心却因冲突无法自拔,直至灵魂扭曲、充满了邪恶的毁灭欲,最终毁灭了爱斯梅拉达,也毁灭了自己。雨果以悲天悯人的姿态深刻剖析了这个人物阴暗扭曲的灵魂。
以上就是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此书。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