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赵炜
点击:5182 时间:2015-07-02 14:56
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小说触及了中国长期以来被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异化的人性,唤醒了人们内心压抑已久的情感,成为当时文学思想解放的一次重要尝试。一般认为,这篇小说划分了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界限,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下面看一看相关信息吧。
一、小说简介
《班主任》创作于1977年夏,发表在1977年《人民文学》第11期。被视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之作,《班主任》一经发表便引发了社会的轰动,这种轰动不仅是局限于文学界。这部小说的影响在1977年,可谓是春雷一般。
小说讲述了发生在1977年春天里光明小学初三(3)班因为小流氓宋琦宝的转入而引发了不同人物的一系列反应,满怀悲愤地批判了在文革期间给祖国、给祖国人民带来严重毒害的“四人帮”,强烈呼吁彻底粉碎“四人帮”的统治,不仅要救救如宋琦宝一样堕落的小流氓,更要救救像谢惠敏一样表面“好学生”实质却是在精神上大受毒害的祖国未来一代们。
小说的主人公是初三(3)班班主任张俊石。一个平凡的中国人民教师。在面对突然冒出来的小流氓宋琦宝,张老师表现出来的是让很多现在的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会觉得自己愧疚的事。张老师选择了接收宋琦宝,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挽救宋琦宝,让班上的同学接受这个所谓的小流氓。在与班上的班干部交流的时候,张老师发现了一个更需要挽救的人:团支书谢惠敏。于是我们平凡的班主任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对于中国现状的反思,开始了对“四人帮”的控诉,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拯救之路。张老师是一个知识分子,同时作为教育者,在小说中更担当了一个控诉者、唤醒者的角色。他的控诉其实也是刘心武自身的控诉,我是觉得张俊石是刘心武的化身。他是代替刘心武喊出了那么多年来的压抑,那么多年来的堆积在心中的很多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这也便是《班主任》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巨大影响的原因:敢为天下先,说了别人不敢说的话,并引发了大家说真话的浪潮。
二、原文文摘
一
你愿意结识一个小流氓,并且每天同他相处吗?我想,你肯定不愿意,甚至会嗔怪我何以提出这么一个荒唐的问题。
但是,在光明中学党支部办公室里,当黑瘦而结实的支部书记老曹,用信任的眼光望着初三3班班主任张俊石老师,换一种方式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时,张老师并不以为古怪荒唐。他只是极其严肃地考虑了一分钟左右,便断然回答说:“好吧!我愿意认识认识他……”
事情是这样的:前些日子,公安局从拘留所把小流氓宋宝琦放了出来。他是因为卷进了一次集体犯罪活动被拘留的。在审讯过程中,面对着无产阶级专政的强大威力与政策感召,他浑身冒汗,嘴唇哆嗦,作了较为彻底的坦白交代,并且揭发检举了首犯的关键罪行。因此。公安局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情节较轻而坦白揭发较好,加上还不足十六岁--将他教育释放了。他的父母感到再也难在老邻居们面前抛头露面,便通过换房的办法搬了家,恰好搬到光明中学附近。根据这几年实行的“就近入学”办法,他父母来申请将宋宝琦转入光明中学上学。他该上初三,而初三(3)班又恰好有空位子,再加上张老师有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又是这个年级班主任里唯一的党员。因此,经过党支部研究,接受了宋宝琦的转学要求,并且由老曾直接找到张老师,直截了当地摆出情况,问他说:“怎么样?你把宋宝琦收下吧?”
正象你所知道的那样,张老师思忖的目光刚同老曹那饱含期待、鼓励的目光相遇,他便答应下来了。
二
张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趁他顶着春天的风沙,骑车去公安局了解宋宝琦情况的当日,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他一番。
张老师实在太平凡了。他今年三十六岁,中等身材,稍微有点发胖。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他脸庞长圆,额上有三条挺深的抬头纹,眼睛不算大,但能闪闪放光地看人,撒谎的学生最怕他这目光;不过,更让学生们敬畏的是张老师的那张嘴,人们都说薄嘴唇的人能说会道,张老师却是一对厚嘴唇,冬春常被风吹得爆出干皮儿;从这对厚嘴唇里迸出的话语,总是那么热情、生动、流利,象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们的心田上播下革命思想和知识的种子,又象一把大条帚,不停息地把学生心田上的灰尘无情地扫去……
一路上,张老师的表情似乎挺平淡。等到听完公安局同志的情况介绍、翻完卷宗以后,他的脸上才显露出强烈的表情来--很难形容,既不全是愤慨,也不排除厌恶与蔑视,似乎渐渐又由决心占了上风,但忧虑与沉重也明显可见。
以上就是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此书。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