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均妍
点击:1628 时间:2014-09-25 15:2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编为你介绍一下,人们在选择鞋款时首先要了解脚型才能让你选对鞋,同时每款跑步鞋有相应的功能,你又了解多少呢?接下来,让小编教你如何选择跑步装备。
如何选择跑步鞋
步骤一:了解你的脚型
挑选跑步鞋首先从脚型入手,简单的说就是根据你的脚型,选择合适的跑鞋,我们的脚型基本分为三类:正常足弓、低足弓和高足弓。
测试你的脚型:通过“湿脚测试”的方法最方便,先把脚底沾湿水踩在干燥的地面上,然后根据脚印的外形和脚的三种比例做对比;
1、足弓高度正常:脚印中间位置可以看到轻微的凹陷,这种类型的脚在跑步时通常以脚跟外侧着地。
2、足弓较低:又称为扁平足(参考小叮当的足形),由于足弓下坠,导致足部内侧足弓弧度减少,整个脚掌都会印在地上,凹痕并不明显。
3、高足弓型:由于足部内侧足弓位提高,内部空间很大,脚印中间凹陷部分很多。
步骤二:跑鞋的类型
小编介绍,市面上最大众的跑鞋主要分三种类型,主要分别在缓震的类型上:
第一种是稳定性的,注重轻巧与透气性,脚与地面较为贴合的,鞋底收力均匀,比如透气孔多的耐克的free系列、目前最流行的Rosherun系列,以及阿迪达斯的清风系列:
第二种是控制性,物理缓震技术,运用缓震胶来起到缓震效果的,鞋底外层的橡胶更加耐磨,减小控制足部过渡内翻,放置脚踝受伤,代表是耐克的Lunar系列,使用登月技术的缓震胶,以及阿迪达斯的Snova sequence:
第三种是减震型,也是Nike最经典的气垫缓震,特点在于辅助足部运动时受力均匀,减轻脚步疲劳感,包括air sole,zoom air和air max等,以及阿迪达斯的专业SUPERNOVA,这种是最软最舒服的。
步骤三:足弓与鞋型的组合匹配
正常型:跑步时足踝少许内旋,可发挥自然避震功能,这类人士买鞋少烦恼,一般类型的跑步鞋都适合。
低足弓型:跑步时足踝内旋过多,加上时间过长,导致足弓下坠,容易引起足部疲劳和膝盖疼痛,应该选择具备加固足弓内垫的鞋子以减少内翻的程度,适宜选择“稳定型”和“控制型”跑鞋。避免穿减震垫太厚,或弯曲型跑步鞋。
高足弓型:跑步时足踝内旋过少,形成身体避震不足,腰、背以及膝盖关节容易受伤,跑步鞋必须选择有避震功能的“减震缓冲型”跑鞋或者弯曲或半弯曲的鞋。鞋底的可弯曲性应该较好地增加脚的活动范围,避免稳定类鞋。
跑步鞋选择
不管从事哪项运动,其实穿的鞋是很重要的。在跑步时候,跑步穿什么鞋需要我们很认真去选择,因为一个好的跑鞋能给运动者带来轻松的愉悦感。
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跑步鞋,如果只是偶尔跑跑步,喜欢穿着跑鞋逛街、上学上班,可以选择造型经典更好搭配的款式,如NIKECortez、AirMax、SuperNova等,喜欢长跑应选择轻质的跑鞋,如adiZero和Marathon系列,脚步容易出汗应选择透气性良好的跑鞋,如阿迪达斯清风系列、NIKEFree系列,容易崴脚或者扁平足应选择有防侧翻控制系统的跑鞋,如LunarGlide系列等等。
解析跑鞋背后秘密教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利器
当你决定要跑步的时候,肯定会想到买一双跑鞋,但是,当你看到众多跑鞋时,是不是有些不知所措了呢。别急,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关于跑鞋的知识。
跑鞋存在的意义
我们日常的跑步都会对膝盖造成冲击。而冲击的力量大约是体重的3到5倍。跑步的时候,我们整个人腾空而起,接着落地,然后瞬间再腾空而起,这些动作反复进行。跑步时产生的这些冲量则主要由膝盖的软骨吸收。如果一个人的体重有60公斤左右,那他的膝盖在跑步时接受的冲击就有200千克左右。很多保护不周的跑步爱好者下半生都承受着膝盖伤病的折磨,甚至走路都需要扶着东西。所以我们在跑步的时候就需要一个东西来代替膝盖吸收冲击力,保护骨头。因此,跑鞋就出现了。
我们可以把跑鞋想象成一个弹簧。我们跑步时要用一个东西代替膝盖的软骨结构吸收冲击,完成这个任务的,就是跑鞋的避震技术。它能把膝盖软骨原来该承担的形变分一些给这些材料来承担,膝盖的工作就会少一些。跑鞋不是为了让我们跑得更快,而是为了让我们跑步的时候不受伤。这就是跑鞋存在的意义。
跑鞋的种类及区分
1、慢跑鞋:为普通跑步爱好者准备的。全力注重保护,避免运动伤害。一般寿命是跑程1000千米。特点是重,保护完善。
2、性能训练鞋:为专业,半专业长跑运动员准备,赛道训练专用。这种鞋注重的是保护和轻巧的平衡性,一方面要避免运动员训练受伤,另一方面也要让运动员出成绩。
3、马拉松鞋:仅为跑马拉松准备的鞋,不适合日常慢跑。它轻到几乎没有重量,保护性能差,寿命极短。
知道了跑鞋的种类,我们就来看看区分它们的方法:慢跑鞋一般都比较重,鞋底非常厚。性能训练鞋居中,能感觉比普通运动鞋轻,比慢跑鞋远轻。马拉松鞋非常轻薄,几乎没有重量,鞋底也很薄,和容易分辨出。跑步爱好者更适合慢跑鞋。这种鞋的保护比起慢跑鞋是远远不足的,因为一方面专业运动员身体状况远好于我们这些爱好者,避免运动伤技巧更是好得多,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轻便,厂家必须放弃大量保护技术。这种鞋存在只有一个目的,为专业马拉松运动员追求比赛最高成绩。
判断自己该用什么鞋
判断自己改用什么鞋子,这涉及到四大点
1、跑步路况
道路首先分为了越野和径跑两种。越野指跑步的道路不是人工修建,或者修建得不那么“好的”,山路,土路,树林。径跑就包括赛道,马路等等修得很直的路,塑胶,水泥,柏油,都算。
2、跑步姿态
这个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搞错的一步。如果搞错了,结果可能让你花几百上千跟买来的跑鞋,穿上跑了一天,自己生不如死。一般跑步的姿态有三种,外翻,内翻,严重内翻。这三种是连续渐进关系。
对应关系:
外翻——高足弓——没有八字脚或内八字——对应跑鞋:避震型
内翻(外翻不足)——没有八字脚或外八字——中低足弓——对应跑鞋:稳定型
严重内翻——典型扁平足——严重外八字——对应跑鞋:姿态矫正型
绝大多数人都是外翻或者内翻,严重内翻的鞋很难买。
3、足型判断
可以自己脱下袜子判断足型,但是这个判断是不准确的。高足弓的也可能外翻,低足弓的也有内翻的。百分之百准确的判断需要专业测定跑步姿态的机器,或者有经验的人看你跑步时候的姿态状况。
另一个百分之百准确的办法需要你找一双没有姿态矫正的跑鞋,包括避震型跑鞋,马拉松鞋等等,跑到严重磨损,然后看磨损情况判断。明确没有姿态矫正的鞋子包括多威的马拉松鞋,双星一般的板鞋之类,如果用这种鞋子跑过,可以看看前掌。如果前底磨的是外侧(小脚趾头一侧),那就是外翻,如果是内侧(大脚趾一侧)就是内翻。如果两侧基本差不多,好像是正中间磨的厉害,那避震和稳定型跑鞋都可以试一下。
高足弓主力考虑避震型,也尝试一下稳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尝试稳定型,也去尝试一下避震型。
4、装备量
装备量是两个概念的集合:体重+锻炼强度。
体重越大,锻炼强度越高,跑步的冲击就越大。体重代表着单次冲击的力量,锻炼强度代表这个冲击会持续的程度。跑步差不多就等于你的膝盖挨打,每次被打得多重,被打了多久。
一般说来,好的跑鞋都设计为足以应对单次3千米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锻炼强度。跑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装备量级,轻量级,大量级。
大量级是“针对”大体重设计的,这就意味着假如你体重不够,你跑步的冲击力可能不够大,那这些“顶级款”设计来吸收大冲击力的弹性材料就显得太硬了。对于跑者来说,明显的感觉就是:鞋底好硬!这样的情况下,跑鞋吸收的能量就不足,而你的膝盖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
所以,尽量根据自己的体重来选择装备量级,不要只盯着顶级款。大装备量级和轻装备量级的分界一般是75千克,如果你的体重紧接这条线,而跑步距离很大,或者很小,那最好根据自己情况灵活选择。
不同种类
运动鞋生产厂家已经对很多人的脚型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并针对不同的脚型特点生产出相应的鞋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跑步鞋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6种(控制动作类、减震加垫类、稳定类、比赛类、越野类、休闲类),鞋型可以分为直型、半弯曲型、弯曲型3种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