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升
点击:1839 时间:2017-04-15 10:01
影响演奏音质好坏的重要环节,是合理正确的右手拨弦,这些不同的指法在拨动琴弦时与发音音质有密切关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弹琵琶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影响琵琶演奏音质的几个因素
1、拨弦的触点,简称点
琵琶弦长72.5CM,一弦的基本触弦点在复手上方6CM。演奏铿锵有力的重强音或特殊效果时,拨弦触点向下移;演奏平稳、缓慢柔和旋律,根据乐曲音乐效果的需要,拨弦触点向上移动。
由于二、三、四弦张力较大,弦粗,其基本触弦点应在一弦的位置上作小于20度斜向上移,这种小幅度上移能使四弦的发音音质协调统一。
2、指甲触弦面,简称面:
拨动琴弦时,指甲触面的大小和音质也有直接关系。触弦包含有两个方面:
一是指甲端触弦点的大小(一般指指甲形态的尖锐程度)指甲太尖,弹弦音质尖亮单薄,声音颗粒较小,指甲太钝,音质笨拙,颗性差,但有厚度。较为合理的指甲形状象西瓜子,中、名、小三个指甲的尖端有2MM圆瓜子秃型,食指秃型较大,大指用侧锋击弦部分的形状和食指尽可能取得一致。
二是弹弦时指甲入弦的深度。一般入弦深度的范围在三、四MM至七、八MM之间,较小的声音用较小的入弦深度取得清晰圆润的音质。音量增大,入弦深度增加,才能发出结实饱满的声音;演奏音量小而富有力度的效果,使用较小的入弦深度而加大弹指的力度;需要明亮轻柔的效果,使用指甲侧锋来改变其触面,可以求得满意的效果。
因此在演奏中对于指甲触面和入弦深度的灵活运用,能使音质得到丰富多彩的变化。
3、弹弦的夹角,简称角:
在拨弦的瞬间,弹指指甲与面板的相对角度称为弹弦夹角。弹弦夹角的变化对音质的倾向性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以弹一弦为例叙述。它们的变化规律是:
指甲与面板垂直成90度夹角弹弦时,琵琶共振的效果最差,音质尖亮很不悦耳,除特殊效果外,一般不予使用。
当指甲与面板平行,夹角为0度压弹时,音质透亮柔和但音量较小,不易发挥力度。
当夹角逐渐由0度增大,音质变化规律是透亮柔和的倾向逐渐减小,刚性和淳度逐渐增大,当夹角达到45度左右时,音质的特点是刚、亮、柔、厚四种兼顾;夹角继续增大,音质的刚性倾向性增大,柔厚倾向逐渐减小。
练琵琶的“五大关”
1、手型关。左右两手要呈半握拳状,手心是空的,右手背的角度与琵琶面板形成平面,演奏时眼睛看不见手心为宜。两只手的中、小关节都呈弯曲状。右手的大指、食指都要弯曲成半圆形,两个手指尖捏在一起,如同中间拈一粒黄豆,手户口呈圆形,也就是龙眼指法的形状。
2、力度关。琵琶弹奏是反弹方向,不是往里抓弦,而是往外弹弦,因此手指的劲儿就更加软弱无力。
3、过弦关。是由左右两手对弦数变化操作能力的挑战。其标准是,右手弹挑多条弦时就像弹挑一条弦的速度一样快捷。
4、换把关。换把是因为琵琶音位按照十二平均律设置排列所决定的,也是琵琶演奏变换幅度较大的连接动作。换把指法是由左手指、腕、臂垂直变换在相把位和四个品位之间的动作,它的音域上下与大提琴的音域一般宽。是由左右手协调配合完成的换把技术。
5、耐力关。耐力大小是胜任琵琶快速弹挑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有些琵琶独奏曲和练习曲篇幅比较长,尤其是演奏那些速度快、段落长的音乐片段,两手指没有足够的耐力和潜在的能力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具备持久的韧劲和耐力是胜任琵琶演奏的根本所在。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