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工
点击:879 时间:2017-04-11 11:03
奔牛节也叫圣费尔明节,奔牛节(MidsummerFestival)是北欧国家的传统节日,该节日因为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著作《太阳照常升起》描写过其中的奔牛活动而闻名于世。那么,西班牙奔牛节的由来是什么?
奔牛节日期
每年的7月7日-14日期间举办
奔牛节的由来
根据记载,在公元1591年时即有奔牛节庆存在。这个中世纪即持续举行的传统庆典,在现代还是备受瞩目。除了惊险刺激的活动内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受海明威的名著《太阳照常升起》(FIESTA,1928)所吸奔牛节上狂欢的人们。
圣费尔明节最初源于12世纪,圣费尔明(San Fermín)是西班牙东北部富裕的纳瓦拉省(Navarra)省会潘普洛纳城(Pamplona)的保护神,市民在每年10月10日纪念城市创建者和保护者圣费尔明,这时的圣费尔明节只是个纯粹的宗教节日。
后来,市民们决定在天气更好的夏天庆祝圣费尔明节,而14世纪以后商人们在夏天将牛从城外赶至城内举行斗牛活动。两项活动逐渐融合在了一起。
1923年,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首次来到潘普洛纳观看奔牛并写成了著名小说《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1926年发表),他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奔牛节,将刺激的奔牛活动描绘得极为传神,奔牛节因而声奔牛节上狂欢的人们[2]名远播,开始由一个地区性节日变为一个世界性节日。
17和18世纪中又增加了奔牛活动和杂耍表演,外地游客也开始与潘普洛纳市民一同庆祝。19世纪中出现了露天集市和大头人的游行队伍。
奔牛节的起源与西班牙斗牛传统有直接关联。当时对潘普洛纳人来说,要将6头高大的公牛从城郊的牛棚赶进城里的斗牛场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16世纪时,某些旁观者突发奇想,斗胆跑到公牛前,将牛激怒,诱使其冲入斗牛场。后来,这种习俗就演变成了奔牛节。从1951年开始,圣费尔明节仅仅持续两天,活动包括演讲、音乐会、竞赛和斗牛。后来又加入了焰火和舞蹈表演。全世界的游客都被吸引到潘普洛纳参与庆祝。
揭幕仪式
在节庆的第一天,Town Hall市政厅阳台将会发射火箭炮,为活动揭开序幕;之后在巴斯克风笛乐队吹奏的悠扬乐声中,正式宣告奔牛活动开始。
在接下来的连续7天7夜里,各项庆典活动包括音乐、文艺、露天舞会等等,年轻人总是通宵达旦地开心享乐,白天兴趣盎然地参加奔牛节的活动,享受被牛追逐的刺激感受。
活动的高潮是被称为“恩希罗”的奔牛(encierros)活动。节日期间,每天清晨施放烟火后,都要把训练好的斗牛从畜栏放到斗牛场。位于潘普洛纳市旧城区的“奔牛之路”是一条狭窄的石板街,全长848.6米。奔牛时,上万名奔牛爱好者挤满了街道,重约500公斤的公牛从牛棚冲出后,在杂乱的人群中狂奔,从畜栏奔向一个斗牛场,下午在那里与斗牛士决一死战。
因为男性几乎人人可以参加(除偶然有少数女性混入其中外,女士基本上是不允许参加的),所以绵延一公里长的街道上挤满了数以千计身穿旁普罗纳传统服装,带红巾、红帽的年轻男人。
这些牛非常凶悍,有的牛角被磨尖,甚至露出神经,一触既痛,有的牛眼睛被抹上辣椒,以激怒它,引发它的野性。斗牛因人群围观和喧闹而受惊狂跑。不论是当地人还是观光客,需冒着被牛撞击、踩踏的危险,在牛群前奔跑,一直跑到赛牛场才停止。沿途观者如潮,欢声震耳欲聋。其中不少勇敢者,尤其是那些好奇的亡命之徒,尽量接近牛,挑逗它,结果有的被刺伤,甚至被踩死。最后以公牛被引进斗牛场而大功告成。
斗牛比赛
下午时分,早上在街头狂奔的斗牛,被聚集在斗牛场边,准备与勇敢的斗牛士激战。斗牛士最终一剑刺入公牛的心脏,斗牛仪式宣告结束。
活动期间,处处可见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不分日夜在街头饮酒狂欢、歌舞作乐,充分展现出西班牙人热情的民族特性。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