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均妍
点击:1371 时间:2017-03-27 16:47
近些年,明清时期的古铜手炉逐渐占据的收藏市场的主流,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铜手炉鉴别要素和铜手炉收藏注意事项吧。
一、铜手炉鉴别要素
1、看名款
明清时期手炉的名款,主要是这几个名匠:“张鸣岐制”“潘凤祥制”“胡文明造”,其字款大多在炉底正中处,錾刻而成,字体是阴刻小篆体,真品字体,遒劲自然,圆滑洒脱,刻工显得游刃有余;而清末仿品字体刻板,粗糙、僵呆、浅浮、疲软。
2、看材质
明清时期,名家制作的手炉,大多用的是材质纯净的水红铜和紫红铜;清末许多铜手炉虽仿造明清名炉,但由于材质限制,用料大多是黄铜和白铜,加之匠人的工艺水平较低,所以清代中晚期以后仿造的铜手炉,工艺粗糙,器型不规整,炉盖和炉身结合不紧凑,间隙较大。
3、看包浆
名家铜手炉由于材质是红铜和紫铜,所以几百年的使用后,其包浆颜色铮亮油光,泛紫红、红黄或漆黑色;但清末铜手炉,材质用的是黄铜和白铜,其包浆显得干涩,没有油亮感。
二、铜手炉收藏注意事项
1、古铜手炉基本上是手工制作的,而仿品绝大多数均是浇铸而成的。因此古铜炉可以从底足与炉身的连接处看到细小的焊缝,而仿品因铙铸而成,没有焊缝,炉底与炉身浑然一体;炉盖的做工也是如此。另外古铜炉的网眼做工与仿品也不一样。
2、古铜手炉常见锈色有绿锈、红锈、黑锈、紫锈等。仿品的锈色,不论何色,多深浅不匀,不能与器体融合,用手摩娑没有滑爽之感。而真品锈色自然深沉,有滑爽感。
3、明清铜手炉所用材质为黄铜、白铜和红铜。清代以后盛行黄白二铜,且黄铜使用比白铜还要迟。鉴别时可视手炉的底足,如露有黄铜的,即可断定清末民国之物品。如紫铜,可分两方面,具有古朴厚重之感,纹饰素而精,一般来说可达明代;如轻薄而纹饰花妙,大多为清代手炉。古铜手炉的纹饰系人工錾刻而成,又称“刻铜”。入铜笔画呈,型,上宽下尖,偶有刀滑处,每画深浅不一,包括小圆凿圆点花纹,字口与平面交接处干净、平整、锋锐,且能制出细画如丝。清中晚期,錾花发展形成了独立的艺术,特别是咸丰、同治年间,在铜器上錾花已达鼎盛时期。因此,满工纹饰的精品手炉基本上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4、成交价最贵的手炉,是香港佳士得秋拍中成交的一只明末局部鎏金人物纹手炉,估价80万至100万港元,最后以303.2万港元成交。这只手炉炉盖上的亭台人物栩栩如生,更为重要的是上面还有“云间胡文明制”刻款。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