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温煦
点击:891 时间:2017-03-10 12:00
漆器工艺品成为收藏热点,绽放出了中国漆器制造史上的光芒,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漆器工艺品有哪些漆法和漆器工艺品如何鉴别吧。
一、漆器工艺品有哪些漆法
1.平漆:就是直接用漆漆物而不用其他工序。古人最早漆器物时只用这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漆出的器物也很精美,直到今天这种方法仍在大量使用。
2.雕漆:雕漆工艺始于唐,盛于明清。雕漆的主要工序为雕,主要原料为漆,故名“雕漆”。制作手法是在木胎或铜胎表层涂数道至数百道天然漆,然后运用各种刀法将尚未干透的漆膜精心雕刻成各种图案,在经烘干、磨光、边口镀金等工序制成。
3.剔红:雕漆中漆的色彩只用红而不掺杂其他颜色的,就叫“剔红”。
4.雕填:将漆叠涂在器物上,然后雕刻花纹,挖成凹形,再用各种颜色的漆填平,这中方法叫雕填。
5.堆红:就是在器物表面堆上种种花纹,再用朱漆覆盖的一种漆法。
6.戗金:是先在器物表面涂上漆,漆干以后用针挑刺出图样,然后将金属撒在缝隙中使其平整,就叫“戗金”。如果撒上银屑就叫“戗银”。
7.脱胎:是一种特种工艺,即先用米、绳或石膏等轻型材料制作成各种模型做为原胎,然后用漆将苎麻布或素绸层层裱在原胎上,待干后脱去原胎做为漆器的底胚,在经过烷灰磨、髹漆、装饰等20多道工序,最后成为脱胎漆器。
8.金漆镶嵌:是在髹好漆底的胎型器物上运用镶嵌、彩绘、罩漆工艺制成的工艺品。按制作工艺的不同,又分彩漆勾金、螺钿镶嵌、玉石镶嵌、金银平脱以及刻灰和磨漆画等品种。
9.螺钿镶嵌:精选蚌、鲍鱼贝、夜光螺等优质贝壳作原料,经磨制成后,做成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图案,拼贴、镶嵌于漆胚上,再经髹漆、抛光而成。
二、漆器工艺品如何鉴别
漆器管理和保存的难度很大,漆器不怕水,但怕干燥,易裂。通常的恒温都不利于漆器的保管,从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收藏的专业门槛。一般来说,温度以15-18摄氏度,湿度在55%左右最为合适,太干了容易裂,太湿了容易长毛。如果环境过于干燥,可用保鲜膜将漆器包起来加以保存。
具体来讲,可以用“一摸、二闻、三看”的方法来鉴别。用手触摸,可以鉴别漆器的时间长短。新的漆器用力摸是软的,而时间长的会有一定的硬度。用鼻子去闻,漆器有一定的味道,而去掉味道需要一定时间。最有效,也是最准确的方法是看漆器的断纹,漆器上的断纹主要有“牛毛断”和“蛇腹断”两种。新做的漆器有的也可以做出假的断纹,但假的断纹是有规律的,而自然形成的断纹不具有规律性。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