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海
点击:1350 时间:2017-03-07 08:44
不管是哪一方,持怎样的教育理念,大家的本意都是对孩子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爷爷奶奶教育孩子的优势和劣势。
爷爷奶奶教育孩子的优势和劣势
隔代教育出现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刚刚晋升为父母的年轻人往往面临来自工作、家庭以及继续进修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小宝贝的降生为家庭带来喜悦和希望,同时,如何给予宝贝最体贴的的照顾也令父母们大伤脑筋。一方面,因为实际问题,妈妈们不能轻易辞职回家做全职主妇;另一方面,很多年轻的妈妈本身拥有成功的事业,并且希望能够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于是,请已经退休、拥有大量空闲时间的祖父母们照顾宝贝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
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改变。与几十年前相比,家庭成员明显减少,家庭规模缩小。双独生子女家庭增多,而这些家庭多数也只有一个孩子。于是,孩子成为了家庭关注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聘请保姆或阿姨似乎是多余且不被信任的,老人们尤其有这样的担心。他们往往更有热情培养孙儿们,而不放心将孩子交到“外人”的手里。
隔代教育的优势
充裕的时间
大多数独生子家庭,祖父母们的年龄在50-60岁之间,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和孩子忙绿的父母相比,离开了工作岗位,老人们拥有更多可支配的时间。而照看幼儿本身也是一件很耗费时间的事情。所以有祖父母代劳,看起来是很合适的选择。另一方面,对老人们来说,照看孙子也像一份特殊的工作,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因突然离开工作而造成的失落感。
平稳的心态
年轻的父母正处于为事业拼搏的阶段,社会竞争激烈,有时难免会将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和矛盾带回家中,孩子虽然年幼,但是对父母的负面情绪却反映敏感。因此,成人可能再无意间就将负面心理转嫁到孩子身上,而妨碍到宝宝的健康成长。可是,已经脱离工作环境的祖父母们,承担较少的生活压力,所以心态平和很多。同时,老年人往往都童心未泯,且更有耐心,喜欢和宝宝一起玩耍,更容易和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创造轻松的家庭环境。
拥有照顾孩子的经验
祖父母们普遍具有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幼儿成长的不同阶段和常见问题都有一定预知。尤其是在宝宝生病或发生意外时,老人往往更有经验,可以及时提醒孩子的父母采取正确的方法或及时就医,从而减轻危险的发生。
丰富的社会阅历
祖父母们比孩子父母拥有更多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往往能以更为长远和豁达的心态对待幼儿教育,有助于为孩子营造轻松多面的成长环境。
隔代教育的不足
虽然祖父母们照顾孩子有一定的优势,但如果可以,建议还是自己带孩子,一方面,老人已含辛茹苦见我们养育大,操劳了一辈子的他们应好好享受一下悠闲自在的晚年生活,而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的年代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理念和世界观都会有很大差异。所以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年轻人难免会和长辈们出现矛盾,造成家庭的不和谐。不过,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应该明白:在生活中,矛盾是必然的,只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着千差万别。但是,办法总比问题多,统一认识,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矛盾。
什么叫对孩子好
作为老师,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在暑期学校夏令营活动中,不少学生的爷爷、奶奶成了活动的主角。为了防止孩子咋阳光下暴晒,祖父母们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为孩子遮阳打伞的责任。相比之下,那些由父母陪同的孩子,就会显得特别独立。他们的父母一般都会有意识地远离孩子一些,给孩子空间自己料理一切。
专家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这样的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和那些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他们有着极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小学生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强,社交圈子广,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且他们胆子大并且很坚强,可以自己过马路,就算不小心摔倒或碰伤都不会令他们沮丧和哭泣。
另一方面,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学生中,有一些已经上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万事不动手;喷到困难,稍不如意就哭闹;缺乏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这就是溺爱带来的负面作用。而溺爱是祖辈教育孩子的主要问题。老人处于对隔辈人的过分疼爱,常常对孩子百依百顺。所以由老人带大的孩子一般都较为娇惯。这样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还有的老人容易对孙子辈孩子的缺点“护短”,与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和态度不一致。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的孩子容易形成两面人格,从而阻碍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发展。
经验未必就是正确的
曾经听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牙齿上长满了黑色的斑点,女孩的母亲埋怨是因为婆婆把孩子带成了这样。原来,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奶奶都给孩子喝果汁,孩子越喝越爱喝,日复一日,女孩的牙齿上就长满了黑斑点。
当妈妈向孩子奶奶抱怨的时候,孩子的奶奶却说,“别信书上说的,小孩子的乳牙反正是要掉的,再长新的不一样吗?再说了,我小时候没吃几块糖,这牙不也掉光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经验代替科学的做法。
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数还是趋于理性的,而老人趋于感性。年轻的爸爸妈妈会教给孩子知识,给孩子买东西、满足孩子的某些要求,大多会考虑这样做是否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会着眼与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而老年人在面对孙辈的时候,往往以经验为主。两种教育方式,谁对谁错,自然分明。
当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把落后的教育思考和教育方式都归纳到祖辈们身上,年轻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各种不科学的观念和方法。但比较而言,祖辈们的确更容易靠经验来教育孩子。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祖父母的教育程度偏低,知识面较窄,接受的优势几十年前的教育。且因为养育过多个子女,很容易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所以“经验”和“科学”发生冲突是必然的了。
鼓励孩子“经风雨,见世面”
我听朋友说过一件事,孩子的姥爷为了带好外孙女简直是想方设法、花全了心思。又一次,小外孙女碰到了桌角,他就把家里所有有菱角的地方都包上了棉花和胶布,还不许孩子到处跑,因为这个,孩子的爸爸(西方人)对此非常不满。他认为小孩子就应该砰砰跳跳,如果总封闭在家里,孩子还怎么能成长?
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在“您是否鼓励孩子进行户外奔跑、跳跃、尽情玩耍”的问题上,祖辈与孩子的父母差异很大。经常鼓励孩子做户外活动的祖父母占极少数,而孩子父母却占五成以上。由于祖父母对孩子采取“限制”多与“引导”的抚育方式,所以孩子的主动交往意识就弱。调查显示,隔代教育下的孩子主动找小朋友玩耍的数量很少,非隔代抚养的孩子则是他们的三倍之多。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带孩子活动范围大多比年轻人小,而母亲带孩子活动范围往往比父母带孩子的活动范围小,这是和人的生理特点、年龄特点相关的。因为老人大多生理衰退、喜静懒动,因此,在教养孩子时,会有意无意地把孩子圈在家庭范围内。而且,老年人记忆衰退、思维缓慢等自热衰老的特征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矛盾的是,儿童时期恰恰是孩子求知欲强、体力和脑力活动充沛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需要给他们合理的智力刺激和肢体运动。如果把孩子封闭在小环境里,孩子往往容易养成内向、不爱运动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严重的甚至产生自闭。这对孩子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
隔代教育注意要点
对于自己不能亲自照看孩子的年轻父母,请孩子的祖父母帮忙时,请关注一下几点:
理解老人的初衷
老人们对孙辈的爱是发自内心且无私的,你们首先要尊重他们的心里感受。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好,双方首页认同这个重要的出发点,再进行其他沟通。
另一方面,年轻家长因担心老人溺爱孩子而阻止孩子和老人亲近,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中国传统里,儿孙绕膝是老人晚年生活中最大的安慰和快乐之一。
只要互相了解,多做沟通,就可减少矛盾,尽享家庭之乐。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