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行
点击:4808 时间:2017-03-03 08:43
张家界属于中国的重要旅游城市之一,现在可是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张家界地貌。
形成发育过程
武陵源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一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造运动:
① 滨海沉积
约38亿年前(泥盆纪中期)大陆源碎屑物流入还是滨海环境的张家界,经过亿万年的沉积压实形成张家界地貌的母岩—石英砂岩。
② 抬升为陆
约35—39亿年(泥盆纪晚期)的海西造山运动,使张家界变海为陆。砂岩长期风化形成红色铁质风化壳—俗称铁帽张家界的风化作用主要以物理风化为主(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只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未改变的风化作用。物理风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碎屑物质。)
③ 沉降为海
约29—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地壳下降使得张家界再次变成海洋。沉积了石灰岩。这是张家界地质公园溶地貌的原岩。
④ 复为陆地
约2亿年前(三叠纪晚期)的印支运动使张家界升为陆地。此前形成的石灰岩露于地表。张家界自此脱离了海洋环境。
⑤ 断裂变型
约1.8—0.8亿年(三叠纪晚期)的燕山运动使张家界的岩石发生断裂、变形内部形成了许多的节理和裂隙。为以后风化和流水切割提供了条件
⑥ 夷平面形成
约1.8—0.8亿年(侏罗纪、白垩纪)地壳相对稳定隆起的山体经风化剥蚀。削方、填平形成海拔1200米左右的湘西夷平面。
⑦ 剥夷面形成
约2300—260万年(新近纪第四纪初)喜马拉雅运动使得张家界剧烈抬升,河流不断下切中受坚硬铁帽层顶部形成海拔800米左右的武陵源期剥夷面
⑧ 地貌形成
260万年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得张家界地壳抬升。尤其是近80万年来。流水顺着节理和裂缝将石英砂岩切割成方山、平台、峰墙、峰林、残林等地貌景观。现在张家界地区的地壳还在缓慢上升。张家界地貌和景观仍在形成变化之中。
形成原因
张家界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成了本区域的基本构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张家界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而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则是塑造张家界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晚古生代中晚泥盆纪时期,湖南西北地区壳下降,发生大面积海浸,成为一片汪洋。张家界处于川湘凹陷地带之深海处,靠近古陆,接纳了由流水源源不断地从邻近古陆搬迁来的大量松散碎悄物质,经过沉积和漫长而又复杂的成岩过程,形成厚达500多米的石英砂岩。经过漫长的流水切割、差异风化、重力崩塌等外营力作用,便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怪诞诡谲的峰林峡谷。石英砂岩峰林景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科研价值。
张家界地貌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喜欢今天分享的文章内容。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