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温煦
点击:1508 时间:2017-03-02 08:55
企业对人力资源(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导致人才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才能招聘到最佳的员工。
如何招聘到最佳的员工
文化匹配
一般认为,招聘最佳人选的挑战,除了技能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外,最重要的便是保证所聘用的人是最匹配企业文化、能融入整个团队的人。如果员工和组织之间不匹配,会严重影响员工效能,组织还需要花时间将他换到一个更适合的环境中。因此,在考虑谁是最佳人选时,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组织希望从员工身上获得什么?
耶莉亚从名校毕业后被招聘到纽约麦迪逊大道的一家财经公关公司。由于聪明能干,老板给她分配了过量工作。如果她能控制好自己的进度,是可以处理好这些工作的。但为了达到老板的期望,她几乎每个晚上和周末都要加班,这使得她的精神越来越压抑。某个周六的下午,她突然大喊着冲出办公室,发疯似的奔向火车站去了她在南方的父母家。
许多公司的文化会迫使资历尚浅的员工努力工作,以便胜任更高级的职位。相比之下,也有很多组织的文化则强调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对于那些周末都待在办公室的员工,公司会给他们提出建议和劝告,而不是鼓励。在确定组织希望从员工身上获得什么时,要好好考虑这些因素。
优秀员工具备哪些个人品质?
分析现有优秀员工的共性,无疑是判断应聘者是否与组织匹配的最简单办法。除了工作能力,也要评估优秀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展现的忠诚、决断力、工作热情和其他无形因素的重要性。
如何弥补招聘中的误判?
如果在招聘中可能误判应聘者文化的匹配性,那么在此后的试用阶段仍可以进行更有效的观察。
加州的托伦斯市一家新创立的电子病历公司,聘用了两名经验丰富的程序员来监督用于保存病历的数据库的开发。其中一名程序员很容易就和其他员工打成一片,另一人则整天独自坐在电脑前。在后者为公司工作的3个月里,其他员工尝试过让她加入到谈话中,并邀请她参加下班后的活动。虽然她表现出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但还是没办法和公司建立起关系,因为与其他员工相比,其个性表现得过于古怪。
另一个例子正好相反,丹尼斯?克劳蒂尔到新创立的沃奇卫士技术有限公司(一家网络安全公司,员工超过400人)担任销售副总裁时,也曾怀疑自己能否适应新公司。谈到此前在宝洁从事销售经历时,他常开玩笑说:“我只是一个漂白剂销售员。”虽然新公司的其他员工几乎都是技术出身,但他的个性能很好地和他们融为一体。
管理者通过观察哪些个人品质容易赢得尊重,哪些会使员工陷入孤立,可以更好地调整员工工作岗位。
如何描述组织文化?
不要混淆“使命”和“文化”,这很重要。一家玩具公司可能表面上有一个看起来很幽默的使命─“制造为孩子带来欢笑的产品”,但其组织内部的文化却很紧张、很苛刻。反过来也一样。
在这里尤其需要让自己和对方了解,组织的冒险程度如何?因为冒险是组织文化和做事方式的一部分,可能组织非常反对冒险,以至于将一切工作流程都文本化,从销售陈述到人力资源操作,以使公司保持“安全”;也可能组织喜欢冒险,勇于创新。无论如何,要确保应聘者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文化的主要因素)与组织文化相匹配。
技能的差距与变化
相对于文化性,作为对招聘者另一个基本考量因素的技能,其变动性就大得多。
由于技能要求的变化和员工自身技能的衰退(尤其是那些需要创造力或者体力的岗位),会使得现有员工所具备的技能与组织要求出现不匹配,使得组织迫切需要招聘新员工。
招聘具备所需技能的员工时存在的必然困难,在于如何评估求职者的实际能力。不管求职者的简历怎么写,在判断他是否适应即将担任的工作时,还是很容易犯错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简历和面试,基本不可能了解员工的技能学习能力和对未来技能变化的适应能力。为减少这种风险,导致了企业招聘中的“名校崇拜”─一方面名校生被认为学习能力更强;另一方面,即便出现不匹配,HR也可以辩解:我把最好学校的学生都招来了,你还要怎么样?
员工在现实工作中的表现和潜在能力与雇主需要普遍存在不对等,这被济学家们称为“人力资源供需动态失衡”。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