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博远
点击:835 时间:2017-02-28 15:50
印章收藏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明清印章,那么明清印章鉴定有哪些原则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明清印章鉴定有那几个要点
一、识篆字养底气
历代印章所用的文字基本上以小篆为标准,前有大篆、金文、甲骨文,后有秦篆、汉篆、缪篆、鸟虫篆等,都能在小篆里找到联系,因此小篆是鉴赏者首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其实篆字不过是古人的平常字体,因为时代变迁才使它演化成了现在人们日常书写、阅读的字体,但印章印文,特别是闲章、书画用的艺术印章,却始终习惯沿用古人的篆体。要把握明清印章,熟悉流派和名家个人历史特征是基础,熟悉存世印谱和现存实物印章原件材料是炼就一双鉴印利眼的最重要环节。
二、识包浆质地
“包浆”是指器物长期接触空气而氧化所产生的一种光泽。明清印章少则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其旧气特征包浆应十分明显,俗称旧气包浆开门(“开门”是指器物真品特征一目了然)。印章质地是指印章的用材。最初以铜为多,从传世的战国官私印中看,主要是铜质的,亦有少量玉印与石印。秦汉至南北朝这一时期,最多见的仍是铜印,间有玉、金、银、铁、铅、水晶、滑石、陶泥等。隋唐至宋代,印型渐大,一般官印仍是铜质。
三、析刀法特征
古代铸印刻印,都是工匠们的事。这是由于金、银、铜、玉、牙等印材坚硬、不易镌刻的缘故。到了明清时代,质地松软的花乳石为篆刻艺术开辟了广阔天地。刀法是指镌刻时用刀之方法。“使刀如使笔,不易之法也。”刀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刀法包括执刀法(指法、腕法)和用刀两个方面。狭义的刀法即指用刀法。
四、考边款风格
自明代中叶以降,篆刻的边款艺术成就与明清流派印章艺术并驾齐驱。如果说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是秦汉印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的发展产物,那末,明清卓有大成的边款艺术则是秦汉印苑里所未曾有的全新创作。鉴定一方印章是否为明清时代的,经过识包浆质地、析刀法特征、观印钮体式三个过程,应该是不难断定的。但涉及到具体篆刻名家,则必须依据存世可查的各项物证资料,及印章本身的边款内容风格来仔细考证。
印章价值的决定因素
1、开派人物篆刻作品
名家篆刻印章与书画同理,一些在篆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开派人物和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篆刻作品,其价值往往要高于其他篆刻家的作品。
2、印文内容
印章的内容和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直接影响其价值和市场行情,西泠拍卖2006年秋拍中方介堪刻张大千象牙用印“潇湘画楼”就是最好的例子。
3、材质及印钮
近年因各类名贵印材资源逐渐稀少,其价格也不断攀升。此外印钮雕工也是影响其价值的一大重要因素。
4、名家用印
名家用印就收藏而言,具有相当的人文价值,在历界拍卖中,曾有多次名家用印专题,如潘伯鹰、溥儒、殷梓湘、任政等书画家用印,以及周湘云等藏书家用印等。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