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盈
点击:1125 时间:2017-02-28 10:40
孔雀鱼学名孔雀花鳉,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观赏鱼,孔雀鱼性情温和,能与温和的中小性型热带鱼混养,平时活泼好动,孔雀鱼怎么分公母方法都有哪些?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
孔雀鱼早期性别分辨
首先来说及早分辨。对于幼年孔雀,一般如果发育比较正常,一个月左右就能分公母。这会受温度、饵料、品系、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快、慢一礼拜左右都正常。但再早、再晚的,就不宜留种了。
此时的早期辨别公母,未必能依靠臀鳍尖还是圆等
但在臀鳍发生明显变化前,也是可以分辨公母的:
首先,一般来说公鱼先发色。
其次,就是看肚子后部:小母鱼可见肚子里面的颜色(大母鱼胎斑的雏形),小公鱼则是白肚皮包着,基本看不到里面颜色。
这只是早期分辨的方法,不像后期看臀鳍、体色、尾型等那么明显,而且也要经验积累才能练出眼力、基本准确地判断,大家可以试试看。
分辨之后就可以公母分养了。及早分养,一方面是为了让公鱼更好成长,一方面是为了保留处女母鱼。我们从保留处女母鱼开始说。为了这个目的,就要尽量在公鱼臀鳍变尖、有生殖功能前分开公母——因为,往往发育太早的公鱼,就像人早熟似的,后期发育、生长不会太好,会提早停止生长。但它最先有生育能力,若不加干预,同胎之中,肯定是它先让母鱼怀孕。那么,母鱼可能保留它的精子好几个月,生好几胎。这样,即便将来母鱼与好公鱼交配,也会让生良种小鱼的机会变小。
再说太晚发育的公鱼,晚发育肯定也不好,这个不必说了,发育迟缓儿,呵呵。但是,就因为有这样发育迟缓儿的存在,也提示我们注意在及早分公母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如何分开——要把确定是母鱼的捞出去。这有诸多好处:
(1)因为公鱼发育迟缓儿的存在,若不能确定是母鱼就捞出,有可能让它们也被当做母鱼跟母鱼混养。那么等于公母白分养了——因一缸母鱼会被发育迟缓儿糟蹋。而发育迟缓儿之所以被误认性别,主要是因颜色、身材、尾巴在早期都像母的,一般它们长大后尾巴也小而薄(相对于优秀公鱼而言)。当然不能让它们有糟蹋一缸母鱼的机会。
(2)把母鱼捞出去,可以保护相对娇弱易出问题的公鱼(及早分养的另一方面理由)。让他们在稳定环境中顺利成长,避免搬家的刺激、避免密度过高都长不好。也免得跟母鱼在一起,饱暖思淫逸,精力都提早消耗了,而不好好长身体。
(3)母鱼当然也有发育迟缓的。发育迟缓、性征表现出来晚的母鱼,也不让它留种——因此,即便没有保住它的处女之身,也没什么关系(但还是尽可能早的好,免得公鱼消耗)。不过,要防止把它们跟发育正常的母鱼混淆。也就是说,及早挑出母鱼单养,其实也是母鱼的一个筛选过程,最晚体现出母鱼特征的,也是不要的。
对于这些早长、晚长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缸(即便一个品系孔雀,也需要好多缸才可能养好。呵呵,从以上叙述中有体会了吧?),最好是不要。或送人、或喂鱼、或换鱼虫等等。总之,不要因不忍心,而把他们与准备留种的鱼混养,特别不要异性混养。否则,前面的及早分公母(其实也是选优汰劣过程的一部分),就前功尽弃了。
公母分养,肯定不可能一次分得泾渭分明,而要经过大约几周到一个月的时间,通过多次来完成。在小鱼两个月时,就决不能再有公母混养的情况了。这之后,把公、母缸的鱼精心饲养,再依据发色、身材、体格等标准,分几次逐渐挑选出表现不佳的——是挑出表现不佳的捞出去,而不是挑出表现好的。这个也是一个逆向思维——挑出差的,留的不就是好的吗?这大概又要经历一个月。此时,小鱼大概三个月了,留下的公母基本就是准备留种的。再精心饲养一个月,进行个别挑选和调整,到四个月月龄时,就可以公母合缸,繁殖下一代了。
合缸时,把母鱼捞到公鱼缸(可在关灯前合缸,合缸后就关灯),让公鱼数量相对于母鱼有优势。这样,对公鱼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母鱼充分受精、多生小鱼,都是有好处的。
孔雀鱼怎么分公母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喜欢今天分享的文章内容。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