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琴心
点击:1343 时间:2017-02-27 14:40
哈萨克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彩人文艺术的民族。哈萨克族乐器都有哪些?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
哈萨克族文化是在一个闭塞的生活环境下形成的。哈萨克族人民在辽阔的疆域,把自然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而创造出哈萨克族特有的灿烂文化。哈萨克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人们就地取材,把古老动人的故事融入乐器中,继而歌颂与赞扬。
冬不拉
冬不拉是哈萨克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冬不拉的种类繁多大豆油是松木和桦木凿成,雕刻精细,镶嵌美观冬不拉的形式,一种音箱是三角形,哈萨克以近代大诗人阿拜命名,叫阿拜冬不拉,一种音箱是椭圆形,以哈萨克民间阿肯江布尔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这两种冬不拉,外形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多数是两根弦,也有三根弦,弦一般用羊肠制作,现在已用尼龙缠钢丝线替代,并增加和使用了铜质品位。
节特根
节特根,琴身长1米左右,呈长方形,用整块木头雕凿而成,木盆状音室,类似汉民族的古琴和古筝式的卧式弹奏乐器,用马尾丝固定7根弦,弦下由7枚畜踝骨当琴码。节特根无松紧弦的琴轴,而是通过左右移动做为琴码的踝骨来调节音调高低。由于琴有精良的共鸣箱,备有较多的琴弦,所以弹奏起来音量大,音域宽,音色优美动听。
库布孜
库布孜,用整块木头雕凿制成,呈弯柄勺行,琴颈短,琴腹是大勺状,全长60-70厘米,音箱腹面张开,背面下部蒙有骆驼羔皮或羊皮。上张两根或三根用马尾或牛筋、骆驼筋制成的琴弦,琴弦和弓弦用松木胶擦拭,琴劲无指板、无品位。
色布孜克
色布孜克,哈萨克语是吹的意思。色布孜克是哈萨克族民间艺人最常使用的一种吹奏乐器,被哈萨克人民誉为心笛。这种乐器类似于汉民族的竖萧,是一种竖吹木笛。原先用草原上的一种从文依草制成,如今发展到用松木、骨头、铜片、铁筒和钢管做原料。
尚库布孜
尚库布孜为哈萨克民间近代流行的一种复合拉奏乐器。此琴由铁皮制成,梨形,上面固定钢弦。演奏者手上套音手铃,拉奏钢弦。演奏时,琴弦与铃声融汇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曲调和音响,此乐器在民间多为妇女演奏。
阿萨塔亚克
阿萨塔亚克,是握在手中摇撼发声的乐器,亦为萨满巫师跳神时所用,形同花伞,由一大一小组成,圆顶周围缀有许多小项链式的银响环,盖上雕镂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全长月1.3米。演奏时主要靠撼摇发出沙沙声,富有节奏感。故亦称摇撼杆或棍棍音。
据民间相传:远在古代,库布孜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它是哈萨克族巫师给人们占卜和治病必用的乐器。巫师在哈萨克族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他不是万能的,而是由天神来主宰一切。巫师在请神过程中,要先用库布孜演奏神灵爱听的曲调,神灵才下凡附于巫师之身,并借巫师之口回答各种问卜。
库布孜成了巫师与神灵沟通的工具,巫师演奏库布孜的技巧越高、曲调越动听,神灵出现的就越早,库布孜也就成了巫师必须学好的一种技艺。每逢哈萨克族的节日或喜庆之时,巫师就演奏民间乐曲助兴,它又是群众娱乐的乐器。
库布孜主要有克勒库布孜、三弦库布孜、四弦库布孜、尚库布孜等。其中,克勒库布孜是哈萨克族人最早发明并使用的一种古老乐器。琴体呈弓状,只设有一条马尾弦,琴颈也无指板。由于牧民们制作时就地取材、因材而制,往往琴的式样和规格尺寸很不一致。这种最原始的拉弦乐器,目前在哈萨克的边远山区仍能见到。
哈萨克族乐器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喜欢今天分享的文章内容。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