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盈
点击:1212 时间:2017-02-27 11:07
白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许多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节日,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白族的节日风俗。
明代以来,汉族多称其为民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据2仪刃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白族总人口有185万人,其中70%聚居在以洱海为中心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中,白族的聚居程度很高。此外,云南的丽江、怒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县市以及贵州毕节、湖南桑植、四川凉山等地也有白族人口分布。
白族人崇尚白色,以白色为贵,据说这就是白族自称白子的原因。白族的服饰同样反映出这一特点。白族服饰以白为美。在大理,男子的对襟衣和包头、女子的衬衣或外衣、头上飘吊着的缨穗等,大多是白色。白白月亮白姐姐,身上穿件漂白衣,脚上穿双白布鞋,披张白羊皮。从这首民歌中就可以看出白族的这个特点。
信仰佛教和本主教。
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贡献。苍洱新石器遗址中已发现沟渠的痕迹。而在剑川海门口铜石并用遗址中发现居民已从事饲养家畜和农耕的遗迹。春秋、战国时期,洱海地区已出现青铜文化。蜀汉时,洱海地区已发展到土地有稻田畜牧。唐代白族先民已能建筑苍山高河水利工程,灌田数万顷;修治高山梯田,创建了邓川罗时江分洪工程。南诏有自己的历法,明代白族学者周思濂所着《太和更漏中星表》以及李星炜的《奇验方书》等,都是总结了古代天文和医学的代表作。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唐代建筑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高近六十米,分十六级,造作精巧,近似西安的小雁塔。剑川石宝山石窟,技术娴熟精巧,人像栩栩如生。它具有中国石窟造像的共同点又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元明以来修建的鸡足山寺院建筑群,斗拱重叠,屋角飞翘,门窗用透雕法刻出了一层层的人物花鸟,巧夺天工,经久不圮。它们都出于有名的剑川木匠之手。白族的漆器,艺术造诣很高,元明两代王朝所取的高艺漆工,大都从云南挑选。
火把节抢升斗
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白族的本主庙,必须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须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进行,全寨人参加。这棵大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三月街赛龙舟
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也叫大理三月会,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会期是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三月街既是滇西最大规模的物资交流盛会,也是滇西风格独具的民族体育和文化娱乐盛会。
火把节
火把节在白族语中叫福旺午,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绕三灵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白族人民都要举行为期三四天的绕三灵。节日期间,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身穿民族盛装,弹奏着乐器,边唱边舞,齐聚神都圣源寺,进行朝拜仪式,并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相传,南诏大将,大理国段氏祖先段宗膀,是白族中最高的神中之神。他所居住的寺庙称神都,建于上阳溪圣源寺。
朝鸡节,每年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
耍海会,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
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葛根会,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
白族的节日风俗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喜欢今天分享的文章内容。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