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升
点击:1498 时间:2017-02-21 14:04
持续的雾霾天成为中国北方民众最热的话题,特别是京津冀在重度雾霾面前“沦陷”,政府如何治理雾霾?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政府如何治理雾霾
第一,今冬中国北方的雾霾的确很严重。雾霾的生成有气象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原因,但它达到目前令我们大家不安的程度,应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既然人类活动导致了严重雾霾,那么它从理论上说就是可治的。
第二,在治理雾霾的问题上,全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政府方面对雾霾危害的“重视”和治霾的“决心”这些年应当说都已真实形成。“只要GDP不要蓝天”不太可能是当下某个受雾霾侵扰地区施行的政策和指导思想,追求蓝天如今在每一个大城市的政策制定中都是被突出强调的要素。
第三,治理雾霾比我们最初想的要更难,它看来不是政府痛下决心并采取一些坚决措施就能实现的。APEC蓝显示了蓝天的可造性,但是它所付出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却是无法长期持续的。
首先,政府有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目标和职责,而这些目标和职责往往还互相冲突。(插一句话,国内许多社科学者以及民众谈到任何社会问题,几乎都将问题的解决寄托于政府。要知道,寄望政府做的事情越多,政府的角色冲突也就会越多。)比如,治理雾霾与GDP增长率之间可能存在冲突,也可能与国企效率存在冲突。而政府在衡量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孰先孰后时,往往是出于政治考虑,易受短期激励的影响,甚至被个人的好恶所左右,因此难以有确定的结果。
其次,治理雾霾必然涉及多地区多部门的联合行动,显然会受到地区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影响。在地区和部门中服务的政府人员也缺乏从全局考虑、甚至为了全局而牺牲局部利益的激励。他们往往会将事情办砸,无论是否有意为之。
第四,治理雾霾,有很多可选的方案。但我们看到,政府偏好的是禁令和增税等措施。这些措施社会成本巨大,也很难证明是经济上有效率的,但执行成本小,甚至还能增加政府敛财的手段。比如,北京雾霾红色警报单双号限行3天,光罚款就收了1100万;又比如发改委以治理雾霾为名多次提高消费税乃至不降油价,直接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却看不到对改善雾霾有什么影响;以及为了OECD会议、为了阅兵,一声令下,万家工厂不得不关停多日,蓝倒是蓝了几天,经济账却无人去算。
有人或许会提出政府可以征收庇古税,先不说庇古税本身的问题,贵国的情况更加特殊。贵国的污染源不少是国企,甚至是吃补贴的国企。一面征庇古税一面发补贴,左口袋进右口袋出,这是精分呢还是搞笑呢?所以,相关税收主要都是征汽油的税,实际上是对全社会征税,而根本不是对污染企业征税。可见,期待政府直接治理雾霾,很可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政府在治理雾霾中的任务是确立产权,并保护产权(主要由法院的司法程序来完成)。这正是美国等国家治理污染的手段,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这种手段暗含了一个前提,即法院是中立的,只服从于法律,不受原被告双方或任何第三方(包括政府机构及政府官员)利益的影响。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