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盈
点击:1358 时间:2017-02-14 10:13
苗族是中国的特色民族之一,苗族人口人口众多,主要生活在贵州以及湖南地区。那么,苗族舞蹈文化你了解多少呢?
一、表演性芦笙舞
一般都在节日或集会中以竞技或献技的方式进行表演。有的地方盛行以村寨芦笙队为单位进行集体比赛,如黔东南的从江县、傍洞一带,每逢年节,邻近各村寨以百十人为队同时吹跳比赛,参加比赛的芦笙队以能吹奏乐曲的多寡、声音是否优美、谐和以及动作和步法是否丰富、舞蹈的时间是否持久定优胜。有的地方则以个人竞技的方式进行。这种竞技一般都不设规定动作,每个芦笙手都有施展个人技艺的机会。这类芦笙舞的动作以矮步、蹲踢、旋转、腾跃等为多。竞技者有的以动作的节奏多变,迅疾激烈见长;有的则以能完成较多的高难度动作取胜。表演性芦笙舞内容十分丰富。盛行于黔西地区的有“巧喝酒”、“蚯蚓滚沙”、“滚山珠”和“芦笙拳”;盛行于桂西山区的有“过门坎”、“猴子上树”和“滚地龙”;盛行于黔东南地区的有“牛打架”、“斗鸡”等多种。前两地区所盛行的主要以炫耀高难技巧博取观众的喝彩;后一地区所盛行的主要是模仿禽兽的习性、神态,以表现出生活的谐趣引人入胜。
二、祭祀性芦笙舞
通常是在木鼓、铜鼓的伴奏下跳的。舞者多为中、老年人。吹奏的大芦笙长达三尺至丈余。过去,这类芦笙舞只在“吃牯脏”(杀牛祭祖)时才跳。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表现出对祖灵的尊敬和怀念,动作稳重、迟缓。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苗族已很少举行这种有原始宗教色彩的祭祖活动了。因此,这类舞蹈现已不见了。
三、礼仪性芦笙舞
也因其活动时的内容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活动形式和特点。凡属男婚女嫁、新屋落成等喜庆活动,则以动作跳跃、轻快,气氛热烈欢腾为特色。舞者也多在堂中起舞以示祝贺。在丧葬的仪式上,芦笙舞蹈的作用主要是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和向死者致哀。在这样的场合,除在入棺仪式上有跨过棺木的跳跃动作外,其余动作均沉稳而有节制。
四、花鼓舞
通常活动于春节及“六月六”“八月八”“赶秋”“赶夏”等民族传统节日。它的活动形式是由两人各持两根尺许长的鼓槌、分别站在鼓的两面同时击鼓,另有一人持单棒居中击鼓腰作伴奏。两者节奏要求统一,动作讲究对称。围绕着他们舞蹈的男女均可,多寡不限。从“花鼓舞”派生出来的鼓舞有“双人鼓舞”(男、女均可),特点是击鼓时两人可各打一边或同时敲击一边,也可一人击鼓,另一人以舞姿作陪衬。动作可随机应变,但十分讲究对比、协调。
以上就是苗族舞蹈文化你了解多少呢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