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凤
点击:2364 时间:2017-02-13 10:30
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
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埙在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现在有八孔,九孔,十孔,双八度等,六孔埙目前市场上不常见)。亦称“陶埙”。
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
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
埙的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卵形埙,还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牛头埙、笔筒埙等多种类型。
传统的埙多为卵形埙,如今则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等多种,样式美观,工艺精细。
1、葫芦埙:带有喉装置,外形像葫芦,制作上需二次做胎,工序复杂。这种埙的近腰处最细,气流经过此处时,可再次引起边棱音效应,使埙的高音区音域得到适当扩展。由于埙体加长,吹奏更为方便省力,音色也较传统的卵形埙柔和。
葫芦埙的特点:a、基音(从全按平吹算起)以上的音域扩展了小三度;但基音以下俯吹部分减少了三度。b、演奏高音区时较为省力。c、由于带喉装置,低音区的音色受到影响。
2、握埙:就是握着吹奏的埙,它是运用十个手指和拇指根部控制音孔。
3、鸳鸯埙:是指两个音高不同、方向相反、底座相连的连体埙。这种埙两端各有一个吹孔,上下埙的发音孔与一般埙完全一样。演奏时,可根据需要随意迅速转换。
鸳鸯埙的特点:音色丰富,音域增宽。但造型不美(较原始埙形体状态),演奏时,鸳埙与鸯埙换用不很方便。而且音质变化较大,故音色不统一。
4、子母埙:是指两个大小不同、方向一致、左右相连的连体埙,大埙与小埙的音程关系,一般是纯五度。如:大埙是G,小埙是d。根据需要还可以随意组合。
5、牛头埙:根据宁夏回族乐器改进,10孔,音域低音5到高音2,内有隔音板,音色圆润浑厚,高音好吹,缺点是孔稍大,音域不好扩展。
6、子弹头埙:冯氏陶埙的最新申请的专利产品,内部仿葫芦埙做成双腔结构,初学任意掌握,高音好吹;缺点是不易吹俯吹。
7、仕女埙:空谷乐器以古代仕女形象为主题设计的埙,其埙多采用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坭兴陶制作,无釉窑变为其一绝,尽显雍容华贵大方之气。落叶时分,和着哀婉、忧伤的古埙曲,铅华洗净,你忆起遥远的梦,回转于千年绝美惆怅的历史画卷中,豪饮间,簪花仕女裙摆袅娜,起舞而歌。
8、笔筒埙:外观像笔筒性状而得以命名。常见的大多是葫芦埙、牛头埙、子弹头埙、笔筒埙和卵形埙。其它埙不多见。
如何选购埙
一、有无调式;演奏埙在制作过程中都是经过调音定调的,什么调的埙在埙体上都有标注的。
二、外观;是否光洁,有无裂痕,吹孔是否有损伤。
三、手感;手指全按音孔时把持是否舒适,每个手指对应的音孔大小是否合适,已手指能够轻松堵严音孔不漏气为准,因为每个人手的大小不一样,应已适合自己为准。
四、试音;手指全开时的高音容易吹出,音色纯正。
旅游市场上卖的大多都是不能吹奏乐器的工艺埙,工艺埙一般是传统梨形,8孔,不标调式,价格便宜,雕刻水平参差不齐;乐器埙一般制作精细,有制作师或者校音师的名字,埙上标有调式。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