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南
点击:2306 时间:2017-02-07 11:05
生态环境对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很脆弱,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吧。
一、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这种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生态环境的巨大危机。
(一)大气污染严重
2014年伊始,正当人们沉浸在“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美好构想中,北京市气象台于13日10点35分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这也揭开了新一年我很国大面积雾霾的篇章。而PM2.5作为雾霾天气和现今空气污染的直接凶手,因其粒径小,可以很容易的附着在一些细菌病毒和有毒的化学物质上,通过人们的日常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及肺部,从而引发疾病。这也使广大市民和政府更加认识到了雾霾的严重性及其危害。而这种雾霾天气就是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表现。
(二)水土流失严重
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的总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的情况严峻,急需有效的治理方案,和对未流失土地的加强保护。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其中风蚀荒漠化160.7万平方公里,水蚀荒漠化20.5万平方公里,冰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公里,土壤盐渍化23.3万平方公里,超过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总和,有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三)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
到20世纪末,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并且这种水资源短缺的形势逐年加重,现今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更让人忧心的是,据相关部门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源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二、治理生态环境的对策
(一)培育公民生态法制意识
当前,我国的生态法制体系建设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在生态的保护和监管方面存在许多漏洞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首先,相关法律部门应该加强和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构建更加全面的生态法制框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相关部门要予以严惩,规避在生态环境领域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普及公民的生态科学意识
当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对于生态科学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充分,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向公民普及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科学意识,让公民能够要充分认识、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发展规律合理的进行科学的生态活动。
(三)培育公民的生态责任意识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