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烨
点击:815 时间:2017-02-07 10:38
钢琴是乐器之王,弹钢琴的好处显而易见,诸如开发孩子的音乐智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以及身体的协调性,陶冶情操,提高对音乐的鉴赏力,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有品味。
几岁适宜开始学钢琴
许多人认为学琴的年龄越小越好,这可能是一种误解。据非正式统计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奖者开始学琴的年龄是5~15岁左右。
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先由大肌肉活动开始,再到小肌肉的细腻动作,而弹琴需要的是很具技巧性的小肌肉动作,需要相当的耐性,年龄太小的宝宝协调性稍差且坐不住,此时学琴无异于拔苗助长。
因此,过早送宝宝去学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等乐器是不适宜的。
弹奏过程中常见问题
一、弹奏中的音断、音跳
通常情况下,音乐中声音间的关系应是连续的,而不是孤立、断开的。如果用“○”表示声音,声音在音乐中的关系应是“○○”,不是“○○”。弹奏中出现音与音的断开在大多情况下是不正常的,就好比人跳着走路。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弹奏者的手腕、手臂表现僵硬或是他们是用手腕、手臂的力度在弹奏。这样的声音效果就比较生硬。要让声音放松、通畅,应该减少肌肉的紧绷、阻塞,加强手指弹奏能力训练,让手腕手臂合理利用自然力度配合手指弹奏。
二、对声音粘连的分析
声音粘连指弹奏中的前一音还未消失,后一音就已出现,两音相互重叠,好像有双影一样,如“○○”。这种情况的出现多在于手指离键太慢造成。要让学生明确手指弹奏时击键和起键的动作(当这一手指弹奏发出声音时,前一手指要立即抬起),克服手指的惰性。同时,声音粘连通常还伴随着指尖软、声音虚的表现。所以,弹奏时应固定指尖关节,使力量凝聚于指尖,这样可以改善音质,解决音乐虚飘问题。
三、均匀训练
在钢琴演奏中,声音根据乐曲的需要音乐要有强弱明暗的变化,手指触键也有深浅的区别。首先,这里要探讨的声音是指那种结实饱满的声音,即通常说的“要弹下去”的声音,这也是钢琴弹奏主要训练的声音。当手指弹奏这种声音达到均匀时,手指的控制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再作出变化也就比较容易。钢琴弹奏中,声音均匀包括时值(节奏)的均匀和音量(包括音色)的均匀。而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均匀是不可能达到的,但训练时应尽可能地沿这一方向高标准要求。只有具备这种弹奏技巧,才能在弹奏乐曲中有细腻的表现。第二,借助于节拍器对时值均匀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当弹奏者内心的节奏不准、对两音间距离不明确时,要一个音响一次,让琴声跟节拍器对准。或是当演奏者在速度控制不好、时快时慢时,节拍器也可以起固定速度的作用。因此,均匀训练可以使演奏者参与弹奏的各个器官得到有效锻炼,能够提高个人对弹奏的控制能力,而这也恰恰符合了现代钢琴教育讲究从声音着手进行训练的观点。
四、速度训练
速度的训练应首先加强手指功夫的训练。手指跑动速度快的特征是手指击键的瞬间速度快,要从高抬指的训练到近距离小部位动作快下键快起键。当然,科学的训练方式也不是手指孤立的运动,必须结合重量弹法,符合力学规律,合理利用重量、重心转移、惯性、反作用力等因素,根据乐句走向、分句,调整运动方向、呼吸,找到支撑点、平衡点以顺应弹奏。
五、关于连奏
在《哈农》的教学中,它多用作高抬指进行手指跑动的训练,作为方法训练仍可以用连奏法弹奏它。连奏在声音上指两音间要完全连接,没有缝隙。如:○○,指前一音未完全消失后一音便跟上,类似于走路时两脚间的关系。在弹法上因其多出现在旋律化、歌唱性段落,倾向于重量弹法为主,不主张手指的敲击,采用臂送、慢下键的方法,注重旋律走向及音的倾向性。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