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昊
点击:1885 时间:2017-02-06 14:25
葬礼音乐基本都具有旋律平缓,歌词温馨哀婉等特点,和葬礼的氛围相贴切,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葬礼音乐的东西方之别吧。
一、东西有别的葬礼音乐
无论东西方,在葬礼上,用音乐来烘托氛围,超度逝者和抚慰丧属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多见这样的典故,俞伯牙遇钟子期,以为知音,子期死后,伯牙在其坟前抚《高山流水》一曲,果断摔碎乐器,发誓不再演奏;嵇康临刑,自奏《广陵散》从容就戮;而“庄周死妻,鼓盆而歌”算是比较另类的悼念行为,他唱的是什么歌亦不得而知。但中国的丧葬音乐并没有固定的体系和范式,主要从寺庙中的仪式音乐等取材,经过世俗化、民间化之后形成,缺乏鲜明的感情色彩和人文精神,在一些地方,甚至于一种乐曲婚丧通用。
在西方国家,丧葬音乐则呈现出专业化、宗教化的特征,是严肃音乐序列中的一部分,不少古典音乐巨匠在这一领域颇多涉足,如亨德尔清唱剧《扫罗》(SOUL)中的《葬礼音乐》,莫扎特的《安魂曲》和《共济会葬礼音乐》,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萧邦《葬礼进行曲》,都是振聋发聩的鸿篇巨制。
二、葬礼音乐的多元化倾向
去年,在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追悼会上,当灵柩缓缓入场之时,台上响起AndraeCrouch的福音歌曲合唱《Soonandverysoon》,现场或电视机前的观众,闻之无不动容。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出席追悼会的明星们合唱了迈克尔杰克逊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WeAreTheWorld》,用歌声为MJ送行,世界各地的近十亿歌迷通过电视机收看了这场盛况空前的追悼会,见证了流行音乐的巨大影响力。
在西方,自主选择音乐已经成为葬礼个性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据英国着名的协同葬礼服务公司统计,在2004年,英国人葬礼上播放的音乐55%是传统的圣歌,5%是古典音乐,另有40%则是流行歌曲。这是一个诞生了披头士、Suede、Oasis等里程碑级摇滚乐队的国度,但也是一个以保守和循规蹈矩着称的国度,对葬礼音乐的选择日趋多元化,充分说明了英国人在人生观上的日渐豁达和对个性的彰显。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借歌词剖白自己的人生态度,如英国人葬礼上播放次数最多的歌曲《MyWay》所述:“现在,尾声将至,我面临终场落幕。我要陈述我的观点,我对此深信不疑:我的人生充实完美,我游遍千山万水。
三、葬礼音乐《安魂曲》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年生于萨尔茨堡,1791年逝世,只活了35岁。他是有名的音乐神童,4岁登台演奏,10岁以前出版作品,短暂的一生写出大量交响乐、歌剧和其它乐曲,中国音乐爱好者熟悉的有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等。但莫扎特不是贵族,他只是一位宫廷音乐师,晚期经常入不敷出,甚至靠借债度日。在他最悲惨最沮丧的时候,1791年夏天,有一个神秘男人来找他,留下一封匿名信要他写一首《安魂曲》,并预支了一笔钱,莫扎特立即答应了,委托人是谁都不知道。可能因为身体和精神都不好,莫扎特觉得这个神秘人物就是死神派来催命的,所以他把《安魂曲》当作自己的葬礼伴奏曲,怀着无比的颤栗和恐惧进行创作,一直到这一年的12月5日去世,也没有写完。他的朋友和学生补充完成了这部作品。180年后,直到1972年才出版了最终校订版。实际上,那个找他的男人,是代表一个贵族想买下莫扎特的作品冒充是自己的,欺世盗名,结果等于是吓死了莫扎特。
《安魂曲》是一部非常独特的合唱交响乐,情绪激烈而忧伤,歌词是近于绝望的祷告。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