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盈
点击:4058 时间:2016-05-11 17:03
扬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乐器,属于击弦乐器,扬琴是古典乐器的一种,所以演奏的歌曲也是古典音乐,接下来为大家推荐十大扬琴名曲,都有很浓的民族气息。
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击弦乐器。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经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1、弹词三六
扬琴独奏曲。 原为江南民间乐曲《梅花三弄》,与琴曲《梅花三弄》同名异曲。《三六》可能是该曲第三段《三叠落梅》中《三落》的上海方言谐音。乐谱最早载于1895年李芳园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曾以丝竹乐合奏形式在江南各地广泛流传。在评弹演唱前常用琵琶、三弦作为开场音乐演奏,故称《弹词三六》。经项祖华改编为扬琴曲。全曲共分十一小段,合头段落在曲中反复穿插出现五次,构成循环体的结构特点。乐曲旋律活泼流畅,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情绪。
2、倒垂帘
是一种旋律进行手法。即旋律进行由高而低,顺势而下,流畅委婉,犹如珠帘垂落,一般用在结束句。乐曲《倒垂帘》以倒垂帘旋律手法命名,并运用于整首曲子。高低音阶,错落有致地响起,确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这种手法也在民族民间器乐曲中运用。
3、海峡音诗
扬琴协奏曲。 茅匡平、项祖华作曲,乐曲生动描绘了绮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之风土人情,表现了岛上人们勤劳乐观开拓进取的性格,构成了一篇锦绣壮丽又气质恢弘的民族音诗。
4、欢乐的火把节
刘希圣作曲。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天晚上,人们纷纷点起火把尽情歌舞,山寨成了火把的海洋、欢乐的海洋,青年男女们也借此互诉衷扬。
5、欢乐歌
江南丝竹合奏曲。是明、清时期流传在江南的曲调,用相同的旋律素材,采用变奏在前,原型素材在后的演奏方式,在江南丝竹乐曲中一个创新。
6、林冲夜奔
题材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及其同名折子戏,作者以具有民族气质和中国特色的音乐思维方式,生动地阐述了《水浒》英雄林冲蒙冤落难,怒火满腔,顶风踏雪、战胜险阻,夜奔梁山的故事。
7、霓裳曲
据流传于浙江一带的传统乐曲改编而成,音韵典雅优美,柔婉悠远,饶有古风。扬琴运用了“曲直兼济、纵横交织”的演奏技艺,配以箫、筝、铝板琴、钢片琴、碰钟等乐器伴奏,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境界。
8、思乡曲
以如歌如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乡所怀的思念之情。乐曲一方面不断赋予主题新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具有感情递次高涨的作用。
9、苏武牧羊
上世纪二十年代辽宁盖县民间艺人赵殿学根据当时流行的同名学堂乐歌改编,后经王沂甫整理定谱。
10、渔舟唱晚
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子。全曲分三段:第一部分以优美的曲调,如歌的慢板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技法,产生波浪音响,让人联想出一幅夕阳万顷碧波,渔人满载而归的画面。
以上就是十大扬琴名曲推荐,希望大家能喜欢今天的文章。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