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宸
点击:1860 时间:2015-12-14 14:12
鸭舌草为雨久花科植物鸭舌草,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均有分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鸭舌草的全部功效。
鸭舌草根状茎极短,具柔软须根。茎直立或斜上,高12-35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叶基生或茎生,叶片形状和大小变化较大,由心形、宽卵形、长卵形至披针形,长2-7厘米,宽0.8-5厘米,顶端短突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全缘、具弧状脉。
叶柄长10-20厘米,基部扩大成开裂的鞘。鞘长2-4厘米,顶端有舌状体,长约0.7-1厘米。总状花序从叶柄中部抽出。该处叶柄扩大成鞘状。花序梗短,长1-1.5厘米,基部有1披针形苞片。
花序在花期直立,果期下弯,花通常3-5朵(稀有10余朵),或有1-3朵,蓝色。花被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1.5厘米,花梗长到1厘米,雄蕊6枚。蒴果卵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种子多数,长约0.1厘米,灰褐色,具纵条纹。
休眠与萌发种子有较长的休眠期,早春休眠解除。种子萌发的起点温度为13-15℃,较稗草略高,变温有利于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30℃以上萌发受到抑制。鸭舌草是典型的水生杂草,可缺氧萌发,萌发需较高的水分,在淹水或土壤水分超饱和的条件下萌发较好,湿润条件下发芽较慢,但水层超过1厘米以上,发芽又转慢。
含量:鸭舌草鲜品每百克含水分97 克,蛋白质0.6 克,脂肪0.1 克,纤维素0.6 克,钙40 毫克,磷80 毫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清热解毒。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脓肿,丹毒,疔疮。
鸭舌草主治:感冒高热;肺热咳喘;百日咳;咳血;吐血;崩漏;尿血;热淋;痢疾;肠炎;肠痈;丹毒;疮肿;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风火赤眼;毒蛇咬伤;毒菇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以上便是我为大家总结的鸭舌草的全部功效的全部内容,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