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赵炜
点击:3910 时间:2015-07-09 09:31
印(鱼字旁)鱼生活在热带和温带的海洋里,我国南海也有它的踪迹。印鱼有两个背鳍,第一只背鳍已经演变为一个椭圆形的吸盘。这个吸盘很奇特,它长在印鱼的头顶上,吸盘的中间有一条纵线。纵线把吸盘分成左右两个部分。
每一边都有22到24对排列整齐的软骨板。吸盘的周边有一圈薄而有弹性的皮膜。这样,印鱼就可以附着在鲨鱼、海龟甚至轮船的腹面,做长途旅行了。印鱼是如何吸附在海龟和鲨鱼身上的呢?原来,每当印鱼看到大海龟和大鲨鱼路过身边,就立刻游上前去。把身体紧紧地贴在它们的身上。
然后,立即将皮膜和软骨板竖起来。这样吸盘中的水就被挤出去了。这时,吸盘中成为一个真空的部分。靠着吸盘外部海水的巨大压力。印鱼就牢牢地固定住了。有人曾经测定过,一条60厘米的印鱼,竟然经得起10千克的拉力。渔民们利用印鱼的这一习性,就利用这一特点为自己服务。他们在捉到的印鱼尾鳍上打孔,用尼龙绳穿透,系牢。然后把它放回海里。
都是印鱼给害的!原来,桑给巴儿岛的渔民很早就发现了印鱼习性,于是利用它来钓海龟。当地渔民抓住印鱼后,首先在它的背鳍上穿上一个小洞,然后找一根结实的尼龙绳,一头拴住印欲,另一端牢牢地拴在船上。准备妥当,渔民把印鱼抛进大海。印鱼误以为重获新生,自然欣喜万分,又可以自由自在地周游四海了,见到海龟就赶紧上去牢牢吸住。海龟虽然讨厌这个小家伙,但有懒得花力气赶走,哪知,这时渔民正在悄悄地收紧绳子。
恐怕这不仅仅是海龟的悲剧。有时候。我们明知自己身上沾染了一些小毛病,看起来好象并无大碍,于是都装着视而不见。须知,就想印鱼背后往往连着一根绳子,若不趁早将它驱除,则有可能拖你进万劫不复的境地。
一旦印鱼遇到大海龟,就回吸附上去。这时渔民就会毫不费力地捉到猎物。一般的,只要放出两到三只印鱼,就会捕获一只大海龟。科学家们从印鱼吸盘的原理受到启发。设计了一种打捞沉船的人造吸盘。在打捞沉船时,只要将人造吸盘贴在打捞物品上,然后用起重机将沉船提出水面。
本科鱼类常吸附于大型海洋生物或大型硬骨鱼类的身上,随寄主四处游走,大都以寄主捕食时所遗留之食物碎片爲生。
鱼体细长,头部扁平,是一种极度特化的鱼种。最大的特征是头顶中央有一个吸盘,是由第一背鳍变形而成的。鳍条由吸盘中央向两侧裂分变成爲鳍瓣,藉以吸附在其他大型生物上。口部宽大,无法伸缩,下颌部较向前突出。鱼体上的鱼鳞是细小的圆鳞,具有侧线,位于体侧的中央,没有鱼鳔。第二背鳍与臀鳍上下位置相对,且长度相等。胸鳍属小型,位置较高。尾鳍则有圆弧状、截平或凹入状,鱼体与尾鳍相连的尾柄较爲纤细。
本科鱼类分布于全球温暖的海域,常藉着吸盘吸附在鲨鱼、魟鱼、鲸鱼、海豚、海龟等大型海洋生物及其他大型硬骨鱼类的身上。随着遨游大海,有时甚至也会吸在船只底部。除了与大型生物行片利共生,以它们剩下的食物残渣爲食物来源外,也会吃寄主身上之寄生虫,有时亦会自行觅食小型生物。全世界共计有4属8种,台湾海域就占了大多数,共有4属6种。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