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铜
点击:923 时间:2015-07-08 15:46
永乐绘画较宣德更为纤细,细小黑疵斑点比宣德密集,小笔渲染填色,小笔蘸料有限,需不断重新蘸了绘画,故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后世都采用大笔一笔绘画,风格迥异。宣德的青花纹饰画意豪放、生动,笔法酣畅流利,粗细皆有,而且内容题材广泛。永宣青花改变了元多层次繁密结构,趋于多留空白;回纹由整圈环连代替了洪武的二方连;永乐菊花纹具有图案化风格,宣德扁菊纹比较写实。永乐青花较宣德晕散。另外由于原料成分的限制,在书法上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如元末明初有些使用进口青料的瓷器,虽以颜色浓艳渲赫一时,但色调很不稳定,不适于画人物。因而有所谓“元代人少,永乐无人,宣德女多男少”的说法。
器型:永乐瓷器向来以造型灵秀端庄、优美飘逸、厚薄适中著称,摆脱了元代厚重风格的影响。此时瓷器品种丰富多样,新创了许多器型。青花瓷器的造型有无档尊、鱼篓尊、梅瓶、玉壶春瓶、天球瓶、扁腹绶带葫芦瓶、执壶、痛壶、扁壶、竹节把壶、蒜头口绶带扁壶、扁罐、双系小罐、轴头罐、八方烛台、花浇、水注、折沿盆、压手杯、撇口浅盘、僧帽壶等。其中一些明显是受外来文化影响而诞生的,如无档尊、鱼篓尊、花浇、僧帽壶、折沿盆、大盘等,有的上面还有波斯文、阿拉伯文或藏文。除此之外,这一时期新创的器型还有抱月瓶、天球瓶、八方烛台等。
碗、盘类器的内壁与底面衔接处,有弦纹一周。器心内凹外凸,呈塌底状。大盘的底足为细砂底,用手抚摸有光滑湿润之感,有的可见小块铁色斑。小器的底足多数施釉,有的底釉呈波浪痕。圆器中的撇口器口沿极薄,尖而不圆,摸上去有锋利感。琢器虽然是分段制成,但因工艺精细,衔接痕不明显。常见圈足有高深外撇式,内墙外撇式,里直外收式、齐平式等。
胎釉:永乐时胎土淘炼颇为精细,所以胎质细腻,胎色洁白,比后来的宣德瓷胎薄体轻。釉面以肥厚、细腻、光润、平净为主要特征,没有后来宣德时流行的橘皮纹。釉色呈青白色,这是明代传统烧造方法造成的。釉汁厚积处闪淡青色,有的呈现洁白色调。琢器表面釉面多均匀一致,釉下有大小不一的细密气泡。
青料:青花采用进口苏离麻青料绘成,呈鲜艳的靛蓝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色调幽深艳丽,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由于含锰量低,就减少了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可以烧出像蓝宝石那样的鲜艳色泽。而含铁量高往往会出现铁锈斑,呈星状点滴晕散,浓重处则凝聚成黑青色、藏青色,甚至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会有凹凸不平之感。这是永乐青花的一大特征。整体呈色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颜料较浅。颜料比较细腻均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
图案纹饰:常见的纹饰有海水纹、卷草纹、竹石芭蕉纹、折枝枇杷纹、仰莲纹、暗龙纹等,以植物纹为主,有四季花卉和折枝瓜果,如缠枝莲花、牡丹、蔷薇、菊花、山茶、灵芝、月季等,但不见洪武朝盛行的扁菊花为主题纹饰的图案。折枝瓜果多是一些象征长寿、吉祥的果实,如仙桃、石榴、枇杷、葡萄、樱桃等。动物纹方面主要是龙凤纹,还有少量的麒麟、海水异兽纹等。龙身较肥,龙爪有三爪、四爪和五爪的。永乐青花在绘画时开始出现双勾填色,即用细线勾勒轮廓,内用小笔填色,用笔触表现出浓淡层次,改变了元代和洪武时一笔点划的风格。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