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均妍
点击:936 时间:2015-07-01 09:09
蛇,属爬行纲,蛇亚目,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有毒蛇固然可怕,但只要注意提防,也并不那么危险。蛇类以食鼠为主(也食蛙类、鸟类等),蛇类其貌不扬,形状色泽奇特、浑身被鳞,头颈高翘、躯尾摆动、快速行进、寻偶鸣叫、泅水过渡、实在难以逗人喜爱。蛇类喜居荫蔽、潮湿、人迹罕至、杂草丛生、树木繁茂、有枮木树洞或乱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墙,且饵料丰富的环境,这些都是它们栖居、出没、繁衍的场所,也有的蛇栖居水中。
它们栖息于墓洞中,洞口可见稀稠成粒的粪便,这样我们就知道洞中有没有蛇了。蛇有冬眠的习性,到了冬天盘踞的洞中睡觉,一睡就是几个月,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地保持体力。待到春暖花开,蛇就醒了,开始外出觅食,而且脱掉原来的外衣。蜕皮时,蛇的新旧皮之间会分泌出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有助于蛇的蜕皮。从蛇蜕的外衣直径和长度可测出蛇重量甚至说出蛇的名称。蛇蜕皮后不久,活动量增大,觅食量增加,体况逐渐恢复。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进入发情期。寻偶时,雌雄蛇发出的鸣叫声清晰明亮,“哒哒哒”如击石声。
一、蛇的习性具体有哪些?
众所周知,蛇是较为原始的野生动物之一。之所以说它原始现举例为证啊!蛇在我国是个种类繁多颜色各异的大家族,据有关部门统计多达219个品种,可它自身的种性隔离能力特别强,至今为止没有杂交种类出现的相关报道和事实。即便是在多品种混合养殖的环境里也未曾发现,本人养蛇快18年了,受场地、资金、人员、喂养、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一直从事无毒蛇类多品种的人工混合养殖,养殖效果是十分理想的,只是未曾发现杂交出来的所谓“新品种”或“杂交新一代”。
蛇是较为典型的变温动物,对周围环境的温度反应比较敏感。外界气温在20-30度适合各种蛇类生长,当气温在25-32度左右,蛇出窝活动较为频繁;气温下降到20-13度是,蛇便会本能的寻找温暖场所;气温上升到33度以上时,蛇便找寻阴凉的地方或是爬到水中浸泡纳凉,以期度过炎热天气,即短暂的“夏眠”。初春阳光多温馨明媚,当气温达到18度以上时,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是蛇喜欢晒太阳的最佳时间;夏天的暴雨过后,尤其是临近傍晚,蛇集体出窝透气的特别多,几乎给人一种倾巢而出的感觉,此种天气赤峰锦蛇就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蛇的活动规律
蛇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温常是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体内的代谢率和活动也与体温变化息息相关。体温高时,代谢率高,活动频繁;体温低时,代谢率低,活动减弱。一般地说,从春末到初冬,是蛇类活动的黄金季节,特别是在骄阳似火的夏季和天高气爽的金秋,蛇类活动最为活跃,经常到处流窜,昼夜寻找食物,俗话说“七横八吊九缠树”,就形象地说明了7、8、9这三个月是蛇类活动的高峰期。但是蛇类喜热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是在炎夏的酷暑,它们喜欢在树荫、草丛、溪旁等阴凉场所生活栖息。从秋季到冬季,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蛇体内的代谢随之降低,当它的生理活动减慢到一定水平后,就逐渐进入到“冬眠”期。一般的毒蛇从11月下旬就已经开始不吃不喝,不蜕皮,相继入洞冬眠了,这时它们往往是几十条甚至成百条群集在位于高燥处的洞穴里或树洞里蛰伏过冬。待到翌年春暖花开,冰消雪融时,才从蛰伏状态中苏醒过来,并重新开始一年新的生活。从人洞到冬眠期大约需要三个月时间,主要依赖以脂肪形式贮藏在体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缓慢的补充来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营养料。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