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昊
点击:1427 时间:2015-06-12 14:41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药材主产于福建、贵州、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
太子参种植的市场前景
太子参因其药性平和,益气养阴,作为人参乃至西洋参的代用品,很受中医药界和保健品行业的青睐,致使用量增加。近年许多饮食单位和制药厂进行太子参保健饮料的开发生产,海外港台地区甚至以此药代茶饮,使太子参社会用量和出口量锐增。特别是2003年春"非典"肆虐,在防治过程中作为补阴虚配伍中药,太子参必不可少,在诸多配方中出现频率之高。因此太子参社会需求量飙升和出口量猛增。出现药市上货源紧张,市价飚升,"药市风暴"后太子参市价仍远高于"风暴"前价位,这说明太子参库存已不多。
从近几年来看,2000、2001、2002年连年遭受旱涝之灾而严重减产,加之市价低落,药农收益甚微,种植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把参种晒干入药,严重破坏了种源,2002年秋季太子参市价回升,农民想大面积种植,却苦于种根不足,连续几年产量少,使其大货连年趋少,2003年春季,亳州药市每走一次大货就出现市价暴涨一次,足以说明太子参大货紧缺,急待开发种植。因此说太子参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太子参栽培技术
一、了解生长习性,选择适宜土地
太子参较耐寒,秋季下种,冬季就可长根,春季发苗。喜温暖、湿润气候,怕高温和强光暴晒,在旬平均温度10~20℃时生长旺盛,气温超过30℃时生长停滞,6月下旬植株开始枯萎,休眠越夏。太子参宜在冬、春温和湿润的长江流域种植,在冬季严寒、春季干燥的北方种植时,植株生长发育不良,药材产量不高。生长过程中,怕干、怕涝,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重粘土及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一般是将土地施足基肥、耙细整平后,调成宽1.3~1.4米、高17~23厘米的高畦,使畦面呈龟背状。
二、选好繁殖方法,掌握播种技术
可用块根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用种子繁殖时收获时间晚一年。
1.块根繁殖 选择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块根作种。10月上旬至地面封冻之前下种,以10月下旬之前为好,过迟种参已开始萌芽,栽种时易碰伤芽头影响出苗。栽种深度对产量与质量有很大影响,过深块根个头虽大,但发根少,产量低;过浅新参集中在表土层,块根个头小且相互交织,药材质量差。一般是在整平的畦面上按行距12~15厘米横向开沟,保持沟深6~9厘米,按株距5~7厘米将芽头向上,朝同方向、稍倾斜地栽入沟内。覆细土后压实、浇水。
2.种子繁殖 一般不用。太子参种子不耐贮藏,最好采后即播,或用湿砂贮藏当年秋播,直接春播不能出苗。生产中可利用太子参自然散落在地里的种子育苗繁殖,即在收挖太子参后,随即施肥,整地作畦,畦上可种一茬萝卜、青菜等,次年早春太子参种子发芽出苗,及时间苗除草,5月上旬套种大豆,为太子参遮阳护苗,秋季收挖作种参栽种。
三、防治病虫害,合理采收加工
叶斑病发生在4~5月份,叶面出现圆形褐色病斑,严重时植株死亡,可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2次;根腐病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造成烂根死亡,应在雨后及时排水,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病区;花叶病造成叶片皱缩卷曲,产量降低,要选无病种参、增施磷钾肥。
6月份参苗枯萎后及时采收,选晴天采挖,去除茎叶,用水洗净,直接晒干即为生晒参。若采挖后先将参根在室内摊晾1~2天,再用清水洗净,放到开水锅内浸烫1~3分钟后,捞出晒干即为烫参。
四、田间管理
(1)防止人畜踩踏:栽后当年不出苗,要保持畦面平整,避免人畜践踏,否则易造成局部短期积水,使参根腐烂,最终导致缺苗减产,留种田越夏期间更应防止踩踏。
(2)除草、培土:2月上甸,幼苗出土时,生长缓慢,越冬杂草繁生,可用小锄浅锄1次,以后见草就拔。同时结合整理畦沟,将畦边倒塌的上撤至畦面,或用客土培土,培土厚度以不超过2厘米为宜。5月上旬后,植株早已封行,除了拔除大草外,可停止除草。
(3)追肥:太子参生长期短,主要以基肥为主,特别是后期,追肥不当,如多施氮肥可导致茎叶徒长,影响产量。如幼苗瘦弱,可在4月上旬每亩施入腐熟的饼肥30一40千克,并随后浇水。
(4)排灌:太子参怕涝,雨后畦沟必须排水畅通。在干旱少雨时,应注意浇水,以保持畦面湿润,利于发根和植株生长。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