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行
点击:5837 时间:2015-06-11 15:41
《巨人传》横扫贵族文学矫揉造作的文风,给当时的文坛带来生动活泼、贴近生活、雅俗共赏的清新空气。下面就看一看相关信息吧。
一、小说赏析
《巨人传》是一部高扬人性、讴歌人性的人文主义伟大杰作,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肯定。在小说中,拉伯雷痛快淋淳地批判教会的虚伪和残酷,特别痛斥了天主教毒害儿童的经院教育。小说中提出“依愿行事”的口号,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充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书中塑造了高康大、庞大固埃等力大无穷、知识渊博、宽宏大量、热爱和平的巨人形象,体现了作者对文艺兴复时期新兴阶级的歌颂。本书横扫贵族文学矫揉造作的文风,给当时的文坛带来生动活泼、贴近生活、雅俗共赏的清新空气。拉伯雷《巨人传》从它出版之日起,便以其神话般的人物,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有时不免流于油滑粗俗的独特风格,赢得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广大读者的厚爱,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然而,这决不是一不纯粹的搞笑的作品。正如作者开宗明义所指出的,这部作品虽然表面看来“无非是笑谈,游戏文学,胡说八道”,但它在有关“宗教”政治形势和经济生活方面,却“显示出极其高深的哲理和惊人的奥妙”。
小说本身便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它不仅显示出作者学识的渊博,更体现了作品的贯穿思想:“使人的灵魂充满真理、知识和学问。”从开卷卡冈都亚降生式的喊声“喝呀!喝呀!”,到篇末“神瓶”发出的“喝呀!”的谕示,都强烈地表达了要挣脱精神枷锁,追求新思想和新知识的热切愿望。
小说的主人公、父子两代巨人卡冈都亚和庞大的古埃都都具有超乎寻常的体魄和力量,在他们身上,拉伯雷不仅表现了人的价值和伟大,更着重强调了人文之于教育重要作用。卡冈都亚两次受教育的情节与以明显。他原本聪慧过人,但几十年的经院教育却要把它变成呆头呆脑,糊里糊涂,只有在改为接受人文主义教育之后才变成名副其实的“巨人”。这当中所体现的不拘一格的教育思想,对后来教育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作者介绍
弗朗索瓦·拉伯雷,文艺复兴时期人物,1494年出生在法国中部都兰省的希农城,父亲是个有钱的法官。他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了自由自在而快乐幸福的童年。十几岁后,他被迫接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的宗教教育,之后在1520年又进修道院当了修士。
修士的生活,刻板乏味,又受清规戒律的束缚,这使拉伯雷非常反感。在严格的教规的禁锢下,他寻找着自己的发展道路。他一方面设法和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比代建立通讯联系,并结交了当地的一些思想家,以求得他们的指点;另一方面,他和他的朋友阿密开始学习希腊文,通过希腊文了解希腊和罗马的古代文化。当时,修道院反对学习古代文化,认为学习希腊文是追求异端学说,所以修道院搜走了拉伯雷的所有书籍。拉伯雷愤怒之下换了一个修道院。
15-16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产生很多文化巨人。法国16世纪作家拉伯雷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学问渊博,文学以外,还通晓哲学、神学、数学、医学、音乐和天文。拉伯雷的一生是在和反动的封建教会势力作斗争中渡过的。他出身于平民家庭,早年在修道院受教育的时候就酷爱希腊文学,并且开始醉心于自由和进步的思想,因此遭到迫害。在受到高等医学教育以后,他于1631年在里昂行医。他不顾教会的严禁,以独创的钻研精神在实验中第一次解剖了一具人的尸体,成为法国解剖学的先驱。这个时期,他为了安慰病人,为他们写作文艺小说。他划时代的杰作《巨人传》是1633年发表的。这一本在当时很流行的小说充满了战斗的、批制的精神。它抨击封建教会势力和司法制度,讽刺丑恶的贵族和傦侣,批判中世纪的烦琐哲学和违反天性的教育制度。它特别有力地、揭发了破坏和平的人民敌人的丑恶面目,并且为他们安排了可耻的下场。其中有一个好战的国王妄想征服全世界而发动侵略战争,结果一败涂地,逃到里昂去了。这部小说宣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他对人类前途的希望寄托在小说中的巨人身上,巨人的牛力和智力都大大地超过常人,他具有丰富的学识和优良的品质。这部小说中的进步思想是当时反动教会所不能容忍的。小说出版后作者曾经两度被迫离开里昂,逃避残酷的迫害,拉伯雷是一位人类进步事业的战士,他宣扬正义、和平,反对战争作家。
以上就是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你。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