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盛
点击:2415 时间:2015-06-10 14:50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并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英文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是转译为中文后的书名,也有译本将这本书译为《瞬息京华》。林语堂原本打算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能译成,此后决定仿照《红楼梦》的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于是写出了《京华烟云》。下面就看一看相关信息吧。
一、小说简介
《京华烟云》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京华烟云》自1939年底在美国出版后的短短半年内即行销5万多册,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京华烟云》在实际上的贡献,是介绍中国社会于西洋人。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一本道地中国书来得有效。关于中国的书犹如从门外伸头探入中国社会,而描写中国的书却犹如请你进去,登堂入室,随你东西散步,领赏景致,叫你同中国人一起过日子,一起欢快,愤怒。此书介绍中国社会,可算是非常成功,宣传力 量很大。此种宣传是间接的。书中所包含的实事,是无人敢否认的。
然此小说实际上的贡献是消极的,而文学上的贡献却是积极的。此书的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留 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而我乃称叹叫绝也!未知他人读毕有此感觉否?故此书非小说而已!或可说,“浮生若梦”是此书之主旨。小说给人以一场大梦的印象时,即成为伟大的小说,直可代表人生,非仅指在二十世纪初叶在北京居住的某两家的生活。包括无涯的人生,就是伟大的小说。
二、林语堂简介
林语堂祖籍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今珠里村)。父亲林至诚在五里沙度过了青少年时代,曾做过小贩,24岁时入教会神学院,后来成为牧师,被派去平和县坂仔乡传教。林语堂在兄弟中排行第五。
林语堂6岁时进坂仔乡教会办的铭新小学读书。10岁时,到厦门鼓浪屿养元小学读书,13岁小学毕业后进寻源书院读书。1912年,17岁的林语堂以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上海圣约翰大学。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爱上大家闺秀陈锦瑞,因陈家嫌其家贫而未能成眷属。后来,林语堂与鼓浪屿商人的女儿廖翠凤结婚。
林语堂1936年8月去美国从事写作活动,1940年5月至8月曾回国。抗日战争期间,林语堂在国外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写文章宣传抗日。发表《日本征服不了中国》、《日本必败论》等许多著名文章,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起了激励作用。他与旅美华侨一起,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人民的正义斗争。支持妻子廖翠凤参加救亡工作,为她出谋划策,还曾捐款4000多法郎抚养六个中国孤儿。这一时期创作的小说《京华烟云》主人公就是抗战前线的人民、勇士。小说结尾处一段歌词“不到山河重光,誓不回家乡”,正是林语堂当时的心声。
林语堂在鲁迅生前虽曾和鲁迅交恶,被鲁迅骂过。但在鲁迅死后数十年间,林语堂对鲁迅却一直保持尊敬。林语堂骂过不少人,却始终不骂鲁迅,而且在各种场合都高度评价鲁迅。他曾为文礼赞鲁迅说:“德国诗人海涅曰: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是足以语鲁迅。”
林语堂性格乐观、幽默,一生又提倡幽默文章,中文中的“幽默”二字,就是由他首先从英文HUMOUR翻译过来的“新词”而为国人接受,因此,林语堂有“幽默大师”之称。
20世纪60年代后期,用中文撰写发表了三百多篇文章,其间的作品大多收入《无所不谈合集》。曾先后出席国际大学校长协会、国际笔会大会等重要会议,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并因《京华烟云》一书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1972年,林语堂主编的《当代汉英词典》出版。1976年3月26日病逝于香港,终年81岁。
三、林语堂婚姻
烧掉结婚证书
林语堂出生于福建漳州城内,婚前曾有两位恋人。林语堂的妻子廖翠凤是他的第三位恋人。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而当二人拟订终身时,廖翠凤的母亲却有异议,说:“和乐(林语堂的本名)是牧师的儿子,家里很穷。”廖翠凤却坚决果断地说:“贫穷算不了什么。”就是这句话一锤定音,成就了林语堂与她的婚姻。
1919年1月9日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结婚后,他征得廖翠凤的同意,将结婚证书烧掉了,他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烧掉结婚证书,表示了他们永远相爱、白头偕老的决心。婚后不久,林语堂和廖翠凤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在哈佛读了一年,助学金却被停了,林语堂只好前往法国打工,后来到了德国。先在耶鲁大学攻读,获得硕士学位,又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比较语言学。
经济困难时,廖翠凤只得变卖首饰以维持生活。终其一生,林语堂在操守上也是绝对纯洁的。美色当前,欣赏一番,幽他一默,亦不讳其所好,惟不及乱耳。
“金玉良缘”秘诀
1969年1月9日,在台北阳明山麓林家花园的客厅里,一对喜烛点燃,林语堂夫妇悄悄庆祝结婚五十周年。林语堂认为廖翠凤属于接纳万物、造福人类的“水”,而自己却是凿穿万物的“金”。
林语堂认为婚姻并不是以善变的爱情为基础的,而是爱情在婚姻中滋长,男女互补所造成的幸福,是可以与日俱增的。
有人问他们半个世纪“金玉缘”的秘诀。老夫妇抢着说,只有两个字,“给”与“受”。在过去的一万八千多天里,他们相互之间,尽量多地给予对方,而不计较接受对方的多少。林语堂说:“婚姻犹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样去欣赏它,又怎样去驾驭它。”。
1976年3月26日,林语堂逝世于香港,灵柩运回台北,埋葬于阳明山麓林家庭院后园,廖翠凤仍与他终日厮守。
以上就是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你。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