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宵
点击:1465 时间:2015-05-21 09:02
茜草是茜草科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紫红色或橙红色,草形为圆柱形,是美丽的观赏植物,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吧。
一、茜草的介绍
茜草茎粗糙,嫩枝四棱,有倒生的小刺。叶轮生,单叶; 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面粗糙,叶柄长短不等,花淡黄色,聚伞花序;果实成熟,黑色或紫黑色。分布于朝鲜,日本,俄斯等远东地区。茜草常生于山坡岩石旁或沟边草丛中,喜温暖湿润气候。茜草适应性较强,南北各地均可栽培,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茜草花期6-9月,果期8-10月。
二、茜草的形态特征
茜草是草质攀援藤木,长通常1.5-3.5米;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红色;茎数至多条,从根状茎的节上发出,细长,方柱形,有4棱,棱上生倒生皮刺,中部以上多分枝。叶通常4片轮生,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0.7-3.5厘米,顶端渐尖,有时钝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齿状皮刺,两面粗糙,脉上有微小皮刺;基出脉3条,极少外侧有1对很小的基出脉。茜草的叶柄长通常1-2.5厘米,有倒生皮刺。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多回分枝,有花10余朵至数十朵,花序和分枝均细瘦,有微小皮刺;花冠淡黄色,干时淡褐色,盛开时花冠檐部直径约3-3.5毫米,花冠裂片近卵形,微伸展,长约1.5毫米,外面无毛。浆果小球形,肉质,直径通常4-5毫米,成熟时橘黄色,后由红色转黑色。茜草的根数条至数十条丛生,外皮紫红色或橙红色。茎四棱形,棱上生多数倒生的小刺。叶四片轮生,具长柄;叶片形状变化较大,卵形、三角状卵形、宽卵形至窄卵形,长2-6cm,宽1-4cm,先端通常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粗糙,下面沿中脉及叶柄均有倒刺,全缘,基出脉。茜草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三、茜草的生态习性
茜草喜凉爽气候和较湿润的环境,性耐寒,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以疏松肥沃,土壤以肥沃、深厚、湿润、含腐植质丰富的壤土为好,最好为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栽培。茜草常生于山坡岩石旁或沟边草丛或灌丛中,常见于山坡路旁、沟沿、田边、灌丛及林缘。地势高燥、土壤贫瘠以及低洼易积水之地均不宜种植。茜草2月出苗,4~7月为地上植株营养生长期。凉爽、湿润的气候能促进主茎多分枝。夏季高温炎热时,叶面蒸发量大,生长相对缓慢,有时也会出现枯萎现象,但随着植株年龄的增长,抗旱力加强。立秋后,主茎生长逐渐减慢,从主茎的顶端及中下部基节处陆续开始抽生花枝,主茎顶端约能抽9~10对花枝,8月上中旬孕蕾,9月上旬为盛花期;在开花的同时、根部生长进入旺盛期。枝条的茎节处会发根,尤其在风调雨顺、土壤疏松的条件下,生根能力更强,冬季地上部分枯萎。茜草适应性较强,南北各地均可栽培。我国主产分布于安微、河北、陕西、河南、山东。
四、茜草的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
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深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然后作畦,等待播种。茜草用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封冻之前。
2.田间管理
茜草苗高30cm左右,应搭支架以利生长。苗期喜荫,用油菜、玉米间作,生长期注意松上除草、灌溉。施肥要看苗施肥,以防植株徒长,第1年4月下旬追施人畜粪肥,第2年4月施1次追肥,第3、4年可增施磷、钾肥。每年要摘除花轴。茜草齐苗后,注意中耕除草。干旱天气及时浇水,阴雨天气注意排水。苗高30厘米时,于株旁插立支柱,供其攀援。花蕾现后,除留种株植外应摘除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
3.生长要点
茜草2月出苗,4~7月为地上植株营养生长期。凉爽、湿润的气候能促进主茎多分枝。夏季高温炎热时,叶面蒸发量大,生长相对缓慢,有时也会出现枯萎现象,但随着植株年龄的增长,抗旱力加强。立秋后,主茎生长逐渐减慢,从主茎的顶端及中下部基节处陆续开始抽生花枝,主茎顶端约能抽9~10对花枝,8月上中旬孕蕾,9月上旬为盛花期;在开花的同时、根部生长进入旺盛期。枝条的茎节处会发根,尤其在风调雨顺、土壤疏松的条件下,生根能力更强,冬季地上部分枯萎。
4.收获加工
茜草一般于移栽后2—3年的秋季,地上茎叶枯萎后采挖。先将地上茎藤割去,再刨出地下根,去净泥土,晒干即可入要出售。亩产量150公斤。
以上就是茜草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你。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