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玻
点击:2779 时间:2014-12-27 11:31
《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前期欧洲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是法国作家雨果“命运三部曲”之一。它以15世纪路易十一王朝为背景,以巍峨雄壮的巴黎圣母院为舞台,以卑贱地下的小人物为正面形象,叙述了一个悲惨而动人的感情故事。
雨果把爱丝美拉达这个光彩夺目的形象放在阴暗恐怖的中世纪的社会背景里,犹如寒夜中的一堆篝火光辉灿烂温暖宜人。然而正因为这样,她才不见容于黑暗的专制社会,终于被国王、宗教、法律、军队所组成的反动统治势力迫害吞噬了。读者因此而激起的反封建思想不是十分强烈吗?这正是作品的主题所在。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它以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却蛇蝎心肠,妄图占有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失败后痛下杀手。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加西莫多被克洛德从小收养,视他为父,认清其丑恶的内心之后将他推下钟楼,最后为爱丝美拉达舍身。乞丐王国在得知爱丝美拉达被审判、囚禁之后自发地进行救助的活动。小说在美与丑、善与恶的强烈对比中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恶,反映了雨果同情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思想。作品评击了封建王朝宗教势力迫害和残杀善良无辜人民的卑劣罪行,颂扬了饱受摧残下层人民内心善良、对同伴友爱团结、舍己为人,反抗贵族和宗教的欺压的淳朴善良的高贵品质。
敲钟人加西莫多外表丑陋,“眼皮翘起,呈现出血红的颜色,长着血盆大口,额头皱得像我们脚上穿的帝国骑兵式的靴子……他本人就是世界上所有丑相的组合体。一个大脑袋,红棕色头发竖起;两个肩膀之间耸着一个偌大的驼背,与其相对应的是前面鸡胸隆凸;大腿与小腿之间,七扭八拐,不成个架势,两腿之间只有膝盖才能勉强并拢。从正面瞧去,就像两把只有刀把结合在一起的月牙形的大镰刀;宽大的脚板,巨大无比的手掌……这纯粹是打碎后又胡乱焊接起来的一个巨人”加西莫多因为丑陋的外表被父母抛弃,被社会嫌弃,从小被副主教克洛德收养,因而视克洛德为父,认为他是像神一样的存在,对他怀有一颗敬畏之心“爱他就像爱圣母院,也许犹有过之……
加西莫多的感情,深沉、炽烈、无限。尽管养父时常板着脸孔,阴霾密布,尽管他的一直言辞简短、蛮横、生硬,加西莫多的这种感激之情却一刻也未曾中止过”,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浓烈的感激之情,冷酷自私的克洛德无限挥霍着加西莫多的真诚之心,“世上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副主教对敲钟人的支配力量,也没什么能比得上敲钟人对副主教的眷恋之情……
加西莫多对副主教的爱,就是连狗、马、大象对主人那样死心塌地的,也是望尘莫及”,当加西莫多看到他所敬畏的副主教大人对爱丝美拉达的无礼行为时,虽然从愤怒变为惊恐,但内心深处更多的却是疑惑,自己从小敬若神明的人,怎么能违背他一直奉行的高尚道德呢?一边是多年的养育之恩,一边是患难时的一杯水,但那所谓的养育其实更多的是利用,克洛德像使唤牲畜一样地对待可怜的加西莫多,没有尊严,没有平等,只是加西莫多要的却那么少,在加西莫多在爱上爱斯梅拉达之后,他对开始克洛德并有了叛逆之心,在巴黎圣母院中,加西莫多看到克洛德企图侵犯爱斯梅拉达的时候,他准备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既保全爱斯梅拉达又不忤逆他的义父。故事的最后,加西莫多看清了所谓的信奉禁欲主义的副教主克洛德的丑恶、阴险、卑鄙本质,将他推下钟楼。但是“理智不过足欲望、感情的眼睛,不过是用来指导实现欲望和感情的手段而已:‘理性只能叫人知道某件事情该做,某件事情该怎样做,却不能叫人去做事;能叫人去做事的,只有情感’”。。加西莫多结束克洛德生命的行为,是他对克洛德大失所望、极度愤恨和内心深爱的一切均被毁灭的结果。
转看那个让爱丝美拉达心心念念的御前侍卫队长弗比斯,外表英俊帅气,从怪物一样的加西莫多手中解救了爱丝美拉达,但是他救助美人于危难的初衷并不是出自善良或者责任,而是对美色的垂涎,让所有读者不禁唾弃,同时为爱丝美拉达的选择而深感惋惜。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