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郢
点击:7098 时间:2014-12-25 15:13
人们通常把方苞、刘大魁、姚鼐称之为桐城派三祖,这种看法很不全面,桐城派能称尊称祖的还有戴名世。民国时期在桐城中学任教的日本教师早川晴太郎,曾撰“书学王颜欧柳,文崇方戴刘姚”的门联,他把桐城派四祖与历史上四大书法家联对,证明了戴名世应是一祖。现就桐城派四祖作以简要介绍。
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讲求经世致用,看不起明末反传统、倡性灵的公安派、竟陵派等浪漫文学。方苞提倡“义法”说,主张作文为了宣传义理,而义理主要指孔孟、程朱的道统。他的主张,正好和满清政府尊崇理学和道统的国策配合。桐城派以“道统自任”,戴均衡《方望溪先生集外文补遗序》说:“平心论之,宇宙间无今汉学家,不过名物、象数、音韵、训诂未能剖析精微,而于诚、正、修、齐、治、平之道无损也;而确守程、朱如先生者,多一人则道看一方,遂以昌明于一代。”梁启超说:“桐城派又好述欧阳修‘因文见道’之言,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者互相轻。”
戴名世,今桐城市人,字田有,因晚年在桐城南山买了田宅,以备退隐,人称南山先生。戴名世6岁时随父到枞阳陈家洲读私塾,父客死塾馆后,戴名世接馆继续教书育人,以文为生。初为诸生时,以文章锦绣而负盛名。57岁时才考中进士,官至清廷翰林院编修。康熙五十二年,因文字狱被杀。戴名世的文学理念源于儒家的道统和君亲师的正统观,主要成就在于文学的独创,所作的文章皆以道、法、辞三者为要素,以致名满天下,他因此成为清代文坛上倍受人们重视的桐城派代表人物。
方苞
苞,字凤九,因祖籍在浮山马溪,晚年自号望溪。方苞世居南京,大比之年以桐城籍生员参加考试,因此对枞阳山水满怀眷念之情,从来不喜欢作诗的他在文集中仍留下《过枞阳》的诗篇。康熙五十年冬,方苞因给戴名世《南山集》作序而株连下狱,康熙五十二年,被释放。方苞最初提出的“义法”文论,即要求作文要言之有物、有序,也是对“空疏”文风的一种矫正和批判。“义法”之说已成为桐城文派创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他所着的《左忠毅公逸事》和《狱中杂记》中的人与物,情与景记述精妙,生动感人,催人泪下。他以实践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许多文章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正如姚鼐所说:“望溪先生之古文,为我朝百余年文章之冠”。清代性灵派作家袁枚曾把方苞与王安石相提并论,称方苞是“一代文宗”。
刘大魁
刘大魁,字才甫,汤沟陈家洲人,他继方苞之后成为桐城派中坚作家。其文开宗明意,有唐宋八大家的遗风。刘氏强调,文章要有“精气神”,遣词造句应以平仄声搭配,这样读之会铿锵有力,神气彰显。其文章起笔峭立,大有韩愈之遗风。
姚鼐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