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让业主放心的互联网装修服务平台 免费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热门> 【食色性也是谁说的】告子简介

装修开工必须吉利!10秒测算您的装修吉日

【食色性也是谁说的】告子简介

邓赵炜

邓赵炜

点击:5520  时间:2014-12-13 14:11

“食色,性也”。很有名的一句话,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那么食色性也是谁说的呢?下面爱装网小编为大家解答。

  语出《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即生活和性。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的问题。

食色性也是谁说的

  原来是孟子与告子辩论,“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只不过是告子的论点之一罢了,看来也不是孟子的观点。

  那么我们平时经常引用这句话,并先说上“连圣人都说过”,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吗?那么告子说的“食色性也”之“色”究竟是什么呢?食色性也的本意是,对于美丽的东西的欣赏,是人的本性。不是说色就是女人。对于圣人语意的曲解造就了现在的“性泛滥”呢,还是人所与生俱来的隐在人性最深处的兽性的展示。

  告子用“食色”来比喻“仁义”之内外关系,既然他理解的仁为内义为外,那么用以作比喻的“食色”关系也应为食内色外。如果“色”作情欲讲,那么告子的意思是说:吃东西是内在的,而想女人是外在的。换句话说:想女人与吃东西是可以分离的,吃东西是内心所想,想女人是客观现象,吃东西是必要的,而不必在意他想不想女人。

  这个观点倒也符合当今社会的一个潮流。单从这个意义上说,告子也算个前卫派了,生活在当下就是个典型的弄潮儿。可是这么理解实在别扭。心中有“仁”外表会表现出“义”,而吃了东西就一定会顺理推出想女人吗?那一位说了:饱暖思淫欲嘛。呵呵,既然是本性,又何在乎饥饱呢?——怎一个“荒谬”二字了得!

  食是内色是外,既然在讨论人性的内在及行为,为什么不把“色”译作“外在表现”一试呢?吃饭是为了生存,生存在天地间就得与人打交道——人际关系中的外在表现,吃饭是内,让人看到自身感知事物或喜欢或厌恶的表现是外,心怀爱人之心是内,身行大义之事是外,白马之白,老人之老……岂不是再顺理成章而不过了吗!

  这样理解,告子的四个比喻“性犹杞柳”、“性犹湍水”、“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一步一步地由物说到人,宛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首尾相顾,才颇有一番说服力啊。而正是以这四个颇有说服力的比喻作对比,孟子的“仁义”理论更如日月之昭昭啊。

  世间人皆知以“食色性也”作为堕落的挡箭牌,而不知何为人性,何为人性之善恶,不禁替告子老祖宗大呼一声:冤枉啊!实在是此“色”非彼“色”也!

食色性也是谁说的

  影响:

  时至今日,人们更是对“食、色”这两个方面趋之若鹜,几乎达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人们正在陷入越来越混乱的境地之中。太重视“吃”了,结果造成了对大自然的严重破坏及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太重视“色”,结果造成了无数的良家女子铤而走险,从事肮脏的性交易,社会风气败坏,人心思乱。面对这种局面,如果再不反思,将会有巨大的报复。实际上的报复已经出现了。

    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最具震撼力是2003年的“非典”及2005年10月的“禽流感”,这实际上是大自然对人类急功近利行为的一种巨大的无情的报复行为,还有艾滋病的泛滥更是对人类滥交行为的巨大的报复。人们对“食、色”的不加节制,使相关的商业行为完全蔑视人类的生存权利,只要能赚钱就行,具体一点说,人们所吃的已经几乎没有什么能令人放心了,比如大米是有毒的、月饼是陈馅的、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牛肉是注水的、猪肉里面含有瘦肉精并且有的猪是用垃圾喂大的、鱼是喂激素长大的、面粉里含有漂白剂严重超标、一些食品中竟含有苏丹红、垃圾食品如洋快餐(据说薯条里面含有致癌成份)、酒里加有敌敌畏等,不胜枚举。

食色性也是谁说的

  告子:

  战国时思想家。名不详,一说名不害。曾受教墨子之门,善口辩,讲仁义,后与孟柯论人性问题,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人性和水一样,“水无分于东西”,性也“无分于善不善”。“以人性为仁义”,犹如“以杞柳为桮桊”。其言论见《孟子·告子》篇。

  由于孟子的思想与其根本对立,故《孟子》中的记载不尽可信,而告子无著作,因此其真实思想已然无从查考。也有其人纯属杜撰一说。

食色性也是谁说的

  告子思想

  告子以主张“性无善无不善”的人性论而著称。他以木材作成器皿为比喻说:“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孟子反辩说:“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这回辩论的下文如何,没有记载,好像是告子输了。其实,孟子的反辩并不合逻辑,因为没有先论证以杞柳作器皿是违反杞柳的本性的。显然,告子并没有被驳倒。在另一回辩论中,告子用水作比喻说:“性,犹湍水(急流的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反辩说:“水信(诚然)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这里的下文也没有说,好像也是告子认输了。其实,孟子论证的逻辑性太差。向下流是水的性,向上跳跃或被提上山不同样也是水的性吗?这正好给告子补充了论证。

食色性也是谁说的

  又一回辩论中,告子说:“生之谓性(生来如此的就是性)。”孟子反辩说:“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白羽之白,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告子都答说“然”。告子对性这样的理解是不错的,因为不同东西的白都是不同东西相类似的一种性。但孟子却把话头一转说:“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孟了这样说话完全不顾逻辑,因为不同的东西可以有某种相似的性,但并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所有的性都是相似的。

  在又一次辩论中,告子说:“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告子认为食色是性,这是一个正确的根本命题。他说:“义,外也”,也是正确的。至于仁内之说则有问题。但孟子对仁内之说并没有表示反对,对义外之说则极力反对。至于食色是性则孟子并没有表示异议。总之,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的见解并没有被批倒。但除仁内之说不对外,告子也还只知道“生性”而不知“习性”。

  在中国古代众多论性的善恶的思想家中,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是比较正确的。但告子的思想一直被贬抑,直到清代后期的龚自珍才特别把它提了出来,并加以发扬。

  “食色性也”本是古代先贤对人的天性的一种尊重,没想到后人却不加思考地继承并发扬光大,以至全世界没有不知道中国美食的,时至今日,这种观念实在应该改改了。建立节约型社会,不但是国家的事情,更是个人应该做的。人们当然应追求吃的好,玩的好,但是不能没有节制,不能变本加厉地去破坏大自然,去做一些太过放纵的事情。以上就是爱装网小编为大家介绍关于食色性也是谁说的全部内容。

城市:
称呼:
面积:
手机:
户型:
小区:

相关文章

0条回复
我要评论
您好,1个月内您的最佳装修吉日为

2018年4月26日

三月 十一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若您当天无法开工,2018年5月14(三月廿九)

等其它更多日期也是您的装修吉日。

查看全部吉日 >>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

Copyright (C) 2019-2039 zdd365.com 版权所有 津ICP备2024025474号-1

装修报价

免费设计

公司加盟

装修计算器 今天已有2080人计算了报价
X 错误提示

主材费:                    ? 元

施工费:                    ? 元

设计费:                    ? 元

质检费:                    ? 元

我们的装修顾问将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为您推荐3家装修公司免费上门量房,请您保持通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