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昊
点击:2498 时间:2014-12-12 11:24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纸上谈兵成语使用语法有哪些?纸上谈兵成语出处是哪部作品以及它的作者是谁呢?接下来就同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中文发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成语解释: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成语辨析:见“夸夸其谈”(582页)。
成语使用: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歇后语:军事论文
近义词:华而不实、坐而论道、画饼充饥
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英语翻译:talk about stratagems on paper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 战国 时 赵国 名将 赵奢 之子 赵括 ,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以为天下无敌。尝与其父言兵事,父虽不能难倒他,但不以为然。后 赵括 代 廉颇 为将,在 长平 之战中为 秦 将 白起 所败, 赵 卒被坑者数十万人。 赵国 名臣 蔺相如 曾说“ 括 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因谓空谈理论不切实际为“纸上谈兵”。亦作“ 纸上谭兵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 老舍 《四世同堂》三四:“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谈着发财的门径的。但多半是纸上谈兵的淡话,只图口头上快意,决不想到实行。”
纸上谈兵成语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赵括,马服君赵奢之子,也叫马服子,战国时赵将。他只会空谈其父所传兵法,实际不能指挥作战。公元前260年,赵中秦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进攻。
纸上谈兵造句:
1、文章的优劣真是差异显著,从头到尾纸上谈兵谁不会
2、不力行,永遠只會是紙上談兵。
3、我就喜欢坐在下面看着你在台上纸上谈兵的讲些废话
4、纸上谈兵,太过理想,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5、所谓的“大胆预估”,只不过是典型的“纸上谈兵”而已。

作者老舍简介:
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老舍出生在北京城区小杨家胡同的一个普通旗人家庭。但幼年丧父,生活清苦,让他从小就知道了自力更生,对母亲也是特别的孝顺。让我最佩服的,还是他的坚贞不屈,坚不可摧的顽强意志。当他面对着凶残、毫无人性的敌人、黑暗的腐败社会的时候,他从没低头,不被压抑住,坚决与他们抗争。他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沉重的代价,为人民写了一本本充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扛鼎之作。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好了介绍到这里关于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今天爱装网的小编就为各位读者全部介绍完了。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