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莫
点击:3120 时间:2014-12-10 17:09
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同仇敌忾成语使用语法有哪些?在这我们怎么使用同仇敌忾造句呢?接下来就同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
中文发音:tóng chóu dí kài。

成语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成语使用: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英语翻译:share a bitter hatred of enemy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近义词:同仇敌慨
反义词:卖国求荣、屈膝投降
同仇敌忾造句:
1、小屋内伸手不见五指,可怜的阿咩又冻又怕,突然,屋外传来脚步声,原来是跟阿咩同病相怜的卡夫。

2、他们真是一对同病相怜的苦难街友,同样受过高等教育,却都失业饱受饥寒之苦。
3、两人以后见面时就象朋友一样,象两个同病相怜的受苦人,象不可抗拒的社会法则打击之下两个无辜而胸襟开阔的的受害者。
4、他有魅力,有风度,而且我们两个人同病相怜,都有积习成癖的口吃病。
5、可是公爵小姐还没来得及看清这个娜塔莎的脸,就已明白,这是她同病相怜的诚挚的伙伴,因而是她的朋友。
6、当他们开始学习绘画,总把花瓣画成棕色,将湖水画成紫色时,我们感到与他们同病相怜。
7、看到大家如此地同仇敌忾,他边喊着口号,边流下泪来。
8、他说:“如果你是街区上最富有的人、地球上最富有的国家,没有人可以威胁到你的地位,那么你与盟国间就没有同仇敌忾的天然联合力。”
9、我们也从经验中学习到重要的教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们抛弃了盟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们曾解除动员,但在面对同仇敌忾的威胁时,却迅速重新武装并研订和平时期的安全条约。
10、虽然这些群落之间摩擦不断,争斗频仍,但语言和文化使他们始终是一个民族,他们也总是同仇敌忾。

11、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文化,无论就其对激发国人爱国热情、凝聚国人同仇敌忾所起的巨大作用来说,还是就其对后来的重大影响来说,都是卓着的。
同仇敌忾成语出处:
《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左丘明简介: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或称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又著《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967--前453)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为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相传,左丘明是齐开国之君姜太公的后代。西周建立后,周公分封诸侯,姜太公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于营丘。姜太公死后,嫡长子丁公继位,小儿子印依营丘居住,改姓为丘。丁公死后三世,哀公即位。
《左传》内容概要: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评论。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关于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今天爱装网的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了。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