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琴心
点击:4392 时间:2014-11-28 10:58
施耐庵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打造了《水浒传》中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那么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呢可能有很多人都很好奇,接下来为了解除大家的好奇心在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
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
答:施耐庵(1296年-1370年),元末明初人,原名施彦端。大明(南直隶)扬州府兴化白驹场施家桥(今江苏泰州兴化施家桥)人。

施耐庵简介:
施耐庵祖籍苏州。自幼聪明好学,善长能诗擅文,才华出众。25岁中进士后,任钱塘县官两年。由于生活在元朝的残酷统治下,经历元末激烈的农民起义,深感自己与当道的权贵不合,决定归隐,闭门著书。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曾劝他出山,被谢绝,朱元璋也多次召他,坚辞不应聘。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冬,朱元璋与张士诚交战,他为避战乱,迁来白驹唱西18里的地方定居。 相传定居处的村西头有一芦苇荡,占地10 余亩,当中芦苇繁茂,余下甚多,每到秋冬季节,野鸭成群飞来。荡口直通河溪,沟河交岔。荡中有一土墩,高露水面。施耐庵即以此为梁山水泊,于好友罗贯中结伴,做了小船到此,登临丘上,以体验其境界,并从事创作。据爱装网了解最后终于完成巨著《水浒传》。

兴化施耐庵陵园简介:
施耐庵陵园位于兴化市东北部的新垛镇施家桥村东北约150米处。墓区总占地1.12万平方米。施耐庵墓坐北朝南,呈圆形封土堆,有砖墙围护。墓前立墓碑,墓台南边有一座高5米,宽11米的砖砌三门牌坊,中坊门额刻有“耐庵公坊”四个大字。土墩上竖有赵朴初撰写的“重修施耐庵墓记”碑刻一座。墓东南建有施耐庵资料陈列室,陈列施耐庵家谱及其生平资料。整个陵园,亭、桥点缀,树木葱葱,十分清幽。1957年、1982年两次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丰施耐庵纪念馆简介:
施耐庵纪念馆,座落在大丰市白驹镇 (曾隶属兴化)西郊花家垛上,传为施耐庵当年著书之所。此处四周环水,芦苇茂密,有着浓郁的《水浒》气息,游人到此,会疑心真的到了梁山水泊蓼儿洼。纪念馆位于花家垛中央,为前后三进、东西两厢徽式青砖小瓦古民居建筑,四周有粉墙,第一进为门厅,朱漆大门上方是书法大师启功手书“施耐庵纪念馆”匾额。 施耐庵本苏州阊门外施家桥人,据《施氏家簿谱》等有关资料记载,施耐庵,名彦端,系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施之常后裔,父操舟为业,他13岁入浒墅关私熟就读,19岁中秀才,娶季氏为妻,29岁中举人,35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授任钱塘县事,因受不了达鲁花赤(官名)骄横专断,一年后愤而辞官归里,以授徒、著书自遣。 施耐庵因避战乱迁此隐居写《水浒》。

施耐庵代表作《水浒传》特点:
《水浒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表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这是继承话本的传统而来的。话本是说给人听的,为了引起听众的兴趣,特别忌讳离开故事情节去对人物环境、外貌、心理等作静止、冗长的描绘,而要求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当然,和宋元话本比较,无论人物环境的渲染,人物典型化的高度,表现手法的多样等方面,《水浒传》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比话本无疑又大大前进了一步。人物语言的性格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通过人物的语言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对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养而形成的思想习惯有时也能准确地表现出来,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声口。”

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其语言特色是明快、洗炼、准确、生动。无论是作者的描述语言,还是作品人物的语言,许多地方都维妙维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写景、状物、叙事、表情,极为灵动传神。《水浒传》叙事,善于白描,简洁明快,没有滞拙的叙事和冗长繁琐的景物描写。偶有写景文字,又极精彩。
施耐庵与罗贯中的关系?
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第一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则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就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属于累积型群众创作,无疑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曾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容抹杀的。通过以上文章内容的了解想必大家应该了解了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吧。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