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郢
点击:1434 时间:2014-10-21 16:17
《青春之歌》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父亲是大学校长,生母是被父亲霸占的热北山区的雇农女儿,早被逼死。她在养母徐凤英的冷眼中长大,饱尝了无爱的辛酸。高中还没毕业,父亲携妾出逃,养母逼她嫁给北平公安局长胡梦安,她走投无路,只身乘车赴北戴河投奔在那里当小学教师的表兄。
车到北戴河,她找到表兄任教的杨庄,然而表兄早已远走地方。校长余敬唐热情挽留,让她代课,道静高兴已极。然而,万万没想到,余敬唐要把她送给鲍县长当小老婆。漆黑的暴风雨之夜,悲愤异常的道静狂奔到海边,纵身扑向那波涛翻滚的大海,但死神没有接纳她,被家住杨庄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救回。热情而多才的作永泽一下子感动了林道静。林道静当上了杨庄小学教员,与去北大上学的余永泽书信不断,情意绵绵。
“九·一八”的炮声震惊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一天,北大学生、地下党员卢嘉川来到杨庄小学探亲,那不凡的谈吐,深刻的见解,使林道静茅塞顿开。自此,林道静宣传抗日,呼唤救亡,追求真理,为反抗校长的训斥,她愤而辞职回到北平。在余永泽的强烈要求下,他们同居了。一天,佃户魏老头找上门求借回乡路费,余一毛不拔,使林道静清了他的嘴脸。此后,从余永泽对抗日救亡的鄙薄上,林道静更认识到了他的本质。温馨的小家庭开始倾斜了。除夕,在白莉萍等参加的东北流亡学生的聚会上,林道静又遇见了卢嘉川。两人畅谈革命,纵论人生,卢嘉川又借给她许多革命书籍,使她的思想有了新的升华。林道静的进步,气恼了在故纸堆中追逐个人名利的余永泽。在纪念“三·一八”和“五·一”的游行集会上,反动军警大打出手。林道静高呼口号,勇往直前,经受着战斗的洗礼。对此,余永泽非但不同情,反而粗暴干涉。
一天,林道静受卢嘉川委托与其秘密接头,没想到自私的余永泽却把处在危险境地的卢嘉川赶出门,致使卢的被捕。道静悲愤至极。这天夜里她打扮成贵妇,将卢嘉川留下的传单撒遍了半个北平,使敌人大为惊恐。再不能同他在一起了!林道静毅然割断了同余永泽的情丝,投入了革命的洪流。林道静忘我地参加各种革命活动,不幸被胡梦安的鹰犬绑架。胡逼林道静嫁给她,遭到严词拒绝。在被软禁中,同学王晓燕等帮她逃出了虎口。她来到定县当了小学教员,遇见了共产党员江华。道静受派回到北平,来北大做学生工作。已叛变的区委书记戴愉利用她的幼稚,指示她发动盲目的学生斗争,使革命力量受到很大损失。危机中,江华的姑母把她介绍到深泽县宋村一个地主家当家庭教师。在这里,她学到了许多知识,小资产阶级世界观受到猛烈冲击,阶级斗争觉悟有了很大提高。正在她积极发动长工斗争时,魔爪又伸向了她。在长工郑德富的帮助下,她又潜回了北平。
到北平不久,林道静即被捕入狱。在共产党员林红的帮助教育下,她经受了灭的考验。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和残酷的刑罚,林道静大义凛然。一年后,她被同学王晓燕的父亲王教授保释出狱。根据她的英勇表现,党组织决定吸收她入党。鲜红的党旗下,林道静举手宣誓,决心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入党后,林道静被安排在党的机关工作,政治上更加成熟,当她得到卢嘉川牺牲的消息,内心燃起了炽烈的复仇烈火!此时,江华也被派回北平,他代表党组织宣布了戴愉的死刑。这个可耻的叛徒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此后,林道静又被调到北大做学运工作。白色恐怖下的北大,只剩下三名党员,学生们很不信任刚来的道静。道静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开展工作。在江华的热情帮助下,她深入到学生组织之中,依靠进步学生,揭露特务分子,逐渐掌握了各系学生自治会的领导权,北大的学生运动又如春潮澎湃,滚滚向前了!在艰苦的工作斗争中,林道静越来越成熟了。
1935年12月9日,爱国学生走上街头,抗日救亡的吼声震撼着古老的北平城。北大的学生队伍,英勇地冲锋在最前列。为组织这次斗争,林道静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在共同的斗争中,林道静与江华结下了真挚的友谊与爱情。一个晚上,江华向道静大胆地剖白了自己的心迹,两颗心终于幸福地结合了。
战斗正未有穷期,12月16日,北平党组织又发动全市大中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红旗蔽天,人流滚滚,反动军警惊恐万状,用大刀、皮鞭、水龙对游行队伍围追堵截。林道静,这个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成长起来的革命战士,和青年学生肩靠肩、臂挽臂,奋进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古老的中华大地,回荡着这代青年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青春之歌……
除林道静之外,作品还塑造了卢嘉川、林红、余永泽、王晓燕等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为民族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有投机钻营以求平步青云的统治阶级的奴才,也有叛徒、特务以及自甘堕落的青年,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这又使得小说包含了广阔、丰富的时代内涵。
女作家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而由作家本人改编的由崔嵬、陈怀皑执导的同名影片,则成为十七年革命经典电影的代表作。影片集中了当时影坛的最佳阵容,调集参与拍摄的志愿群众演员达数万之众;作为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片",是在文化部的直接领导下,在由新闻媒介倡导的全国性关注中完成的。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