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昊
点击:1605 时间:2014-09-29 11:55
陶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在众多色彩斑斓的瓷器中,陶瓷工艺品倍受国内外收藏家所青睐。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陶瓷工艺品已越来越多地被机关、企业、宾馆和展览馆等单位用于装饰厅堂。同样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装点生活、美化生活环境,陶瓷工艺品甚至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进入寻常百姓家。
瓷器知识 唐三彩:专指唐代烧制的一种低温釉的陶器。釉面呈现黄、白、绿、蓝、赭、褐等多种颜色,但以黄、白、绿三色彩为主,故而得名。唐三彩盛于开元年间,天宝以后数量减少。其有很高的工艺和欣赏价值。 彩绘瓷阶段瓷器的欣赏 (元、明、清) 1、本阶段瓷器发展状况: 从元代开始,制瓷业的中心集中于景德镇,其“瓷都”地位由此确定。 瓷器品种由宋、金时期的以单色釉为主转变为以彩绘瓷为主。 官窑正式出现。 2、元代青花瓷的特征 什么是青花瓷? 青花瓷即白底蓝花的瓷器,英文名称为:BlueandWhite。是用钴作为色料,直接在瓷器的胎上绘画,然后施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的高温下烧造而成的瓷器。 造型特点:大、小并存。大型器粗犷、浑厚,小型器粗朴、实用。 大型器的特点:以进口钴料绘画,呈色浓艳,纹饰布局繁密,层次清楚,主次分明。装饰纹样以牡丹、莲花、龙、凤、人物等较多。
小型器的特点:以国产钴料绘画,呈色暗淡;纹饰布局疏朗,以菊花、梅花等多见。 延祐型(小型器)青花主要特点是:以小型器为主;青花色料为国产钴料,成分为高锰低铁,呈色青蓝偏灰黑,青色比较清淡;纹饰的交笔处呈褐色,多以卵白釉作为低釉;在时间方面早于进口钴料,只涂不画,中期出现了画,画面以疏朗清雅为特点。纹饰题材以梅花、菊花为主要。 至正型(大型器)青花的特点:以大型器为主,大碗、盘、梅瓶、玉壶春瓶、高足杯等;青花以进口钴料为着色剂,称为“苏泥勃青”或“苏麻离青”,来源于波斯等地,成分为高铁低锰,呈色浓重鲜艳,蓝中泛黑,画面的局部有黑褐色的结晶斑,手摸之有凹凸不平之感;元代后期常见;多以青白釉作为低釉;纹饰布局繁密,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繁而不乱;题材植物纹为主,牡丹花、莲花常以大花大叶的形式出现,丰满富贵。动物纹中的龙,细颈,瘦长身,三爪或四爪,苍劲有力,时代特征非常明显。人物纹是元青花中比较珍贵的品种,多以高士图和历史故事为题材。辅助纹样以变形莲瓣和蕉叶纹常见,相邻莲瓣之间留有空隙,蕉叶中茎涂实,不留白。这都是元青花非常典型的时代特征。以画面规整繁密。 几种典型纹样的特点:龙纹:细颈,瘦长身,网状或三角弧状鳞,三趾或四趾,决无五趾。瘦劲凶猛。 牡丹纹:大花大叶。花朵周围有联珠状留白,叶子呈肥厚的葫芦状。 凤纹:鸡头,鹰嘴,网状鳞,花尾或带状尾 人物纹:以历史故事和高士图为主。 明代彩绘瓷的特点 明代彩绘瓷分期: 早期: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天顺 中期:成化、弘治、正德 晚期: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 洪武青花瓷的特点:
洪武瓷器有元代遗风,但造型不如元代粗大,纹饰不如元代肥美。已向永乐秀美、飘逸过度。青花为国产青料所绘兰中泛灰。 明代早期彩绘瓷 胎、釉、彩的特征:胎细而白,釉白中泛青。进口钴料绘画,呈色清翠浓艳。 永乐瓷器造型秀丽俊俏,纹饰以折枝瑞果纹较多,布局疏朗秀丽,多留空白 宣德瓷器造型相对较大,纹饰以人物纹较为典型,布局较繁密 宣德年款字体刚劲有力,自然大方,个别草率不拘。书写位置极多。 明代中期彩绘瓷 青花瓷的特点:胎体细腻洁白、轻薄,釉层肥润,成化胎釉最好。钴料为国产平等青(陂塘青),色调淡雅清新。造型轻巧俊秀。纹饰布局疏朗。 成化斗彩瓷 彩:起源于宣德,成熟于成化。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结合的彩绘瓷。方法为釉下青花勾勒轮廓,釉上五彩填涂,相互争奇斗艳,故曰“斗彩”。 斗彩创烧于成化时期,流行于江西景德镇等地,“斗”是斗拢、凑合的意思,用釉下青花勾勒轮廓,釉上五彩填涂,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争奇斗艳,故称“斗彩”。 明代晚期彩绘瓷 嘉靖青花瓷的特点:青料为回青,呈色鲜美浓艳,微闪紫红色。大型器较多,造型粗犷。纹饰布局富丽繁密,缺乏层次感;道教色彩的纹饰最为流行。 嘉靖年款:字体瘦长,笔划较粗,刚劲中藏有秀逸。 隆庆年款:多为为“大明隆庆年造”,而非“大明隆庆年制”。笔划顿挫有力。 天启、崇祯时期的青花瓷:共有24年,官窑几近停产,故年号款瓷器极少。青花呈色比较复杂。纹饰中道教色彩减少,写实性的纹饰增多。与顺治时期同称为青花瓷史上的“过渡期”。 清代彩绘瓷
清代彩绘瓷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顺治 中期:康熙、雍正、乾隆 晚期:(1)嘉庆、道光、咸丰 (2)同治、光绪、宣统 顺治青花瓷:胎体厚重,造型古朴,器物口沿多为酱釉口。青料以国产浙料为主,呈色开始出现远近浓淡之分。典型器形有筒瓶、净水碗、花觚、将军罐等。代表性纹饰有芭蕉麒麟、人物山水、花鸟等。 清代中期彩绘瓷 康、雍、乾三朝是制瓷业的最后一个兴盛时期,除青花瓷之外,新出现了粉彩、珐琅彩等新的彩绘瓷品种。从乾隆后期开始,制瓷业开始衰落。 康熙青花瓷 典型的康熙青花呈色艳丽,俗称“翠毛蓝”,青料为云南产的珠明料。 额头上写“王”字的正面龙是康熙中期典型的龙纹。 康熙年款:前期笔划较粗后期笔划较细 康熙珐琅彩瓷器: 珐琅是一种由铝硅酸盐等矿物再加上氧化铅、氧化钡等助熔剂烧制而成的类似于釉的物质。瓷胎珐琅创烧于康熙中期。 珐琅彩的熔剂由氧化铅——氧化钡——氧化硅组成,这样的组成既增加了釉的玻璃感,又增加了釉的折射率,改变了釉的光泽,使人视觉上有凸起的感觉,但用手触摸釉面却是光滑的,形成了于五彩不同的呈色效果。珐琅彩的基本色泽有黄、蓝、绿、紫、白、黑等,金红(又称胭脂红或洋红)和玻璃白由西方引进。 珐琅彩器一般先在景德镇进行素烧,入宫后再由绘画高手进行彩绘,之后再低温焙烧而成。康熙时期的器表不施釉,直接在涩胎上施彩,彩料较厚,釉面往往有细小的冰裂纹。器表所绘的纹饰多缠枝花卉,纹样具有大花大叶的风格,在花蕊内常书“万”、“寿”、“长”、“春”字样。 康熙粉彩瓷器 粉彩创烧于康熙时期。其作法是在绘画之前,先用含有砷元素较多的玻璃白打地,在白地上进行彩绘,使各种色彩都含有一定的乳浊感,从而达到对各种色彩进行“粉化”的效果。 雍正彩绘瓷 雍正青花瓷:胎釉洁白细腻;器物造型优美端庄;纹饰疏朗简洁。 乾隆彩绘瓷 乾隆瓷器质量较高,但胎质坚硬不如康熙,细腻不如雍正。造型方面,浑厚不如康熙,秀美不如雍正。多新奇的器形是乾隆瓷器最大的特点。青花呈色稳定、沉着。纹饰中,富、禄、寿吉祥寓意的题材比较突出。
乾隆年款 特点:1、由以前的楷书为主变为篆书为主;2、由六字二行较多变为六字三行较多,而且多无圈框;3、字体方正,直笔较多,笔划粗细得宜。 清代晚期彩绘瓷 瓷器质量、数量都大幅度下降,只在光绪时有所复兴。器形比中期减少,且无多大变化。纹饰呆板粗俗,多歌颂太平、祈求吉祥如意之内容。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