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思齐
点击:3172 时间:2014-09-16 13:51
被誉为“乐器皇后”的小提琴引起美妙的音色受到我们的喜爱,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提琴的相关知识。
小提琴有几根弦
小提琴琴弦有四根,它们由最低音到最高音分别是:G弦也就是SO、D弦是RE、A弦是LA、E弦是MI。而G弦是最粗的一条弦能发出最低音域,相反E弦是最细的一条弦发出的音域也是最高的。四根弦是由粗到细的,四弦也就是最粗的,一弦是最细的。但也不完全是四根琴弦,也有演奏者特殊定做的琴是五根琴弦,都是些中音提琴和大提琴,都分别增加了一个高音区,这样需要琴头和弦板的支持。
早起的小提琴琴弦均为羊肠制的裸弦,约从18世纪起,低音G弦常包以银丝,使其反应灵敏。现代则将G、D、A三根弦用缠金属丝的羊肠弦或钢丝缠弦,晚近也用尼龙弦。E弦改用钢丝弦,使其在高音区的音色更佳。
在总音域中的许多音可以在几根弦上同时存在,但是不同弦上的同一音高的音,其音质、音色就不完全相同。在四根弦上,E弦上的高音(高把位)用得最多,其次是A、G弦,而D弦上的高音用得较少。这是因为弦音低其高音部分发音较闷并且紧张,所以较少使用,但G弦上的高音由于紧张有力(它是最外的一根弦可以拉出较强的力度)在情绪激动时,用G弦和G弦上较高的音(高把位)来演奏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提琴虽然只有四根琴弦,却能在演奏者的手里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音色。
以琴弓拉琴弦,可以产生柔和的琴声,营造安静详和的气氛,亦可发出如童声高音般的纯净音色。以弓擦琴弦,可以产生充满怒意的刺耳效果,用来描绘暴风雨过境或暴乱场面。手指沿琴弦滑动按压,则可以为悲伤的音乐增添令人感到颤抖的效果。以指拨琴弦产生短促明快的声音,则与轻快的气氛相互呼应,常用来描绘舞蹈或雨滴落地时的情景。
小提琴法比学派
1782年维奥蒂第1次来到法国,在他的训练和影响下,法国的P.巴约、P.罗德和R.克鲁采共同创立了法国小提琴学派。1795年巴黎音乐学院成立,它成为年轻的小提琴家们向往的学府,其中尤以克鲁采的《四十二首练习曲》为公认的优秀之作。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的小提琴演奏学派对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H.维尼亚夫斯基、P.de萨拉萨特、F.克赖斯勒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波兰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在继承法国学派的演奏风格上,增加了浪漫派色彩。法国小提琴学派强调声音的华丽,有许多手腕的运弓动作,这给他演奏连顿弓带来了困难,后来他终于发现通过使用整个手臂的动作顺利地掌握这种连顿弓法。1862年维尼亚夫斯基把他的演奏技巧带到了俄国,为以后出现的俄罗斯演奏学派的宽广发展,打下了基础。出生于西班牙的萨拉萨特,是法国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优秀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以音色甜美、纯净而著称。他使用的揉音幅度更宽,他的音准,特别在高音区非常出色,技巧辉煌而流畅。他写的《吉卜赛之歌》、《卡门幻想曲》很有创造性,技术上难度很大。奥地利人克赖斯勒1887年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有着潇洒自如的演奏风格,从不炫耀技巧,运弓优雅,乐句处理得十分巧妙,富于节奏的活力。克赖斯勒继承和发展了维尼亚夫斯基的揉音技巧,使他获得了无与伦比的音色变化。他的弓法和指法都很有个性。
在小提琴演奏史上有法比学派这一名称,是因为这两个学派不仅在形成时间上相距不远,而且又都受维奥蒂的影响。比利时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C.-A.de贝里奥的老师是维奥蒂的学生,贝里奥也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过。他把帕格尼尼的辉煌技巧和法国的优雅风格结合在一起,从而把古典的法国演奏学派现代化了。贝里奥不是法国学派的直系门徒,他能突破传统,创造一个新的浪漫主义的法比学派。贝里奥的学生H.维厄唐对比利时学派有很大影响。他在小提琴演奏史上的巨大贡献是发挥了小提琴在交响乐中的独奏地位。他的《第四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约1850)是富有创造性的作品,H.柏辽兹称它是一首有着独奏小提琴声部的壮丽的交响曲。E.伊萨伊是维厄唐的学生,他演奏热情而充满活力,威严而又优美,富于诗意,他使用更为强烈的揉音。法比学派人才辈出,影响深远,其代表人物除上面提到的之外。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