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思齐
点击:3573 时间:2014-09-15 13:52
中国人文地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研究,相信大家都不会对此有多么深入的了解,下面小编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中国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的介绍。
一、人文地理学定义、特征以及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学是以地球表层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地关系;区域研究;空间分析。
人文地理特征:
社会性,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地理背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中深入考察社会现象。
区域性,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非均一性决定了地理学的区域性。
综合性,特点来源于地理现象的多样性以及整体性。
人文地理研究方法的体系:
最高层次,即哲学方法,包括实证主义、行为主义、人文主义等。
中等层次,即一般科学方法,包括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数学方法等。
最低层次,即地理学专门方法,包括地图法、遥感法、地理调查法、区域对比法。
二、人文地理学正确认识
在地理学广阔的研究领域,存在为数众多的分支学科。就总体而言,地理学有两大分支学科: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则探究人类生存空间的各个方面——人们及其活动如何在空间中分布?他们如何利用和认识空间?他们如何创造和维持构成地表的地方?——是专门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学科。包括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诸多分支学科。人地关系论、地理区位论以及生态学原理是对人文地理学影响较大的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本不是重视理论规律的学科,最初是叙述方法占据主要地位,人文地理学者大多只是对具体问题进行细致的描述、分类,而不大思考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法则。20世纪50、60年代,计量革命兴起,在学术研究中引入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计量革命的一个不朽贡献是树立了理论的崇高地位,带动了人文地理学者的理论兴趣。人文地理研究在整体上,开始探讨问题的共性,追求高层次的、具有广泛意义的规律、定理、法则。在数学和经济学的影响下,人文地理学的计量研究,发展和建立了许多有影响的空间理论模式,如中心地理论、土地利用和地租的同心环带论(ConcentricZone Theory)、工业区位论等。它们有的涉及新生事物的扩散传播、经济增长与发展、迁移与流动等方面的空间理论,有的涉及社会引力模型,有的涉及土地利用、人口规模的空间布局等等。人文地理学者的这些努力,弥补了古典经济学所忽略的对空间影响因素的研究,这是意义很大的事。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庞杂的体系性学科,而不是一门紧密且易识别的独立学科,它本身就由多门分支构成,而它的分支似乎还在增加,难以穷尽。现在,人文地理学可以研究和探讨的题目成千上万,无处不在。
三、人文地理学的本质
本来,地理学的任务是要弄清楚“地”之“理”、“地”之“道”、“地”之“律”,研究地球,特别是研究地球表层一直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地球表层这个对象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星球表层,使地理学在人类知识殿堂里面,一直被自然而然地认为属于像天文学、物理学、生态学一样的面对自然界的自然科学,这就是自然地理学。而人文地理学从中的分化和出现,终于使人们对地球表层的认识,从科学的、物理的地球表层,扩展到人文的、社会的地球表层,后者正是人地之间相互作用(也即有了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结果,于是地理学家,包括人文地理学家,很自然地使用“人地关系”取代“地球表层”来说明其研究核心。
作为物种的“人”,在人文地理学中已经从生物学、人种学的研究对象,转变为文化的载体和文化构成的要素和组成成分,“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行动者,可以成为“文化”的代名词,“地”可以成为“自然”或“自然环境”或“地理环境”或“环境”的代名词,人地关系因此可以成为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于是,学生们、教师们便从人文地理学的教科书中看到了充满着文化与地理或文化与地理环境的交叉标题:人口与地理环境、人种地理、民族地理、居住民俗地理、饮食民俗地理、服饰民俗地理、交通民俗地理、社会民俗地理、丧葬民俗地理、传统体育竞技民俗地理、信仰民俗地理、语言地理、宗教地理、工业地理、农业地理、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聚落地理、政治地理、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旅游地理、行为地理等等。
当人文地理学从描述文化要素的分布差异和空间格局转向对描述的解释的时候,文化生态学开始占据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文化生态学是就一个社会适应其环境的过程进行研究,它的主要问题是要确定这些适应是否引起内部的社会变迁或进化变革;它也结合变革的其它过程来分析这些适应。文化生态学认为社会是对周围环境适应的产物,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即考察社会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但文化生态学并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决定论”,它同时还考虑环境之外其他因素对社会的影响,而且它认为社会与环境之间是双向的互动关系,社会固然要适应环境,但也影响乃至改造环境。社会对环境的依赖或适应程度随文化(特别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程度越低的社会(如史前社会)越受到环境的制约,这表现在社会结构等方面,但同时,构成文化的各个变量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并非同等而是有所区别。随着文化的发展,社会越来越脱离自然环境的束缚,资源利用远远超出自身所在的范围,经济形态趋于专业化,社会结构上也成为一个更大组织的一部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的介绍,希望大家对此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