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辰哲
点击:10344 时间:2014-09-11 16:07
跳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跳高分为好多种类,今天小编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跨越式跳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跨越式跳高。
一、跨越式跳高动作方法:
从侧面沿直线助跑,与横杆垂直的夹角约35~45度,左侧助跑者右腿为起跳腿,左腿为摆动腿,右侧助跑则相反。助跑应逐渐加速,起跳时用起跳脚全脚掌着地,摆动腿稍屈膝积极向前上方摆起,当摆过横杆后,向杆下内转下压,两臂下垂。过杆时,躯干向横方向侧倒并向起跳腿方向扭转,两臂上举,同时起跳腿迅速向上高抬,完成跨越动作。过杆后,身体侧对横杆,用摆动腿先落地,接着起跳腿落地,稍有缓冲。
跨越式跳高的起跳点在横杆的外侧30厘米处。先在横杆中间外侧30厘米左右地方确定起跳点,然后,跑7--8步用力起跳的那一点就是起跳点,然后跳几次,如果起跳点太靠近,则将起跳点向后移动相应距离。如果起跳点太远,则将起跳点向前移动相应距离。经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步点。
二、跨越式跳高动作要点
跨越式跳高动作方法(简述):斜线助跑,起跳腿全脚掌着地起跳,摆动腿上摆,手臂快速上摆,上体前倾,大腿靠胸,过竿后摆动腿内转下压,起跳腿高抬,摆动腿先着地,屈膝缓冲。
动作方法:直线助跑后迈步起跳,两臂和摆动腿快速摆动配合,起跳腿充分蹬伸;过杆后摆动腿先着地,屈膝缓冲。
动作要点:助跑动作轻松、自然、有弹性,最后一步稍小,速度快;起跳迅速蹬伸髋、膝、踝关节,躯干伸展充分。
三、跨越式跳高的教学步骤
跨越式跳高常规教学一般都是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助跑、踏跳、过竿、落地四个阶段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先分解后完整,由分解过渡到完整的常规教学方法;即基本掌握了助跑和踏跳,才开始练习摆腿过竿,再进行整个动作的完整教学,特别是摆动腿和踏跳腿的确定要进行一番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确立,时间用得多,学生还是弄不明白。在采用这种常规教学实践中,笔者有这样的看法:
1、由于常规教学方法从分解过渡到最后完整的动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作的整体观念和完整的概念,在学习时这种教学方法对运动技能提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2、这种常规教学是先分解后完整,看起来是由易到难地解决问题,但实际上人为地造成了 各个技术环节与完整动作技术的脱节现象,抓住了局面而忽略了全局与整体,无形中增加了完成动作技术的学习和练习的难度。
3、在这种常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先讲解、示范,接着集体练习,教师指导;但是这种方法用多了,特别是小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而学生练习兴趣不高,达不到尽快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从而影响了学生练习和积极性。
4、采用常规教学,无形中过多强调各个分解的练习,忽视了整体动作的练习,学生往往是掌握了踏跳又不注意腾空过竿;注意了摆腿又忘记了助跑节奏及速度,使他们缺乏对整体动作技术的学习及掌握的信心,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
5、学生的运动水平、素质能力、性别的不同差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四、跨越式跳高教学内容分析
跨越式跳高技术:斜向直线助跑后,以远离横杆的腿起跳,靠近横杆的腿向上摆动,当身体重心升至最高点时,摆动腿过杆后主动内旋下压,起跳腿迅速上提过杆,摆动腿先着地。跨越式跳高是发展弹跳能力、增强腿部力量很好的练习方法,学好跨越式跳高有助于提高灵敏、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和应变能力。通过对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着重解决双腿依次过杆这一技术环节,练习中安排了多种练习形式,有一定趣味性,在教学中多次让学生进行展示,讲评。提升学生的积极进取、增强好胜的良好心理品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弹跳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跨越式跳高的详细信息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好的了解跨越式跳高。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