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玻
点击:2431 时间:2014-09-11 15:18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又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要吃汤圆、赏花灯。那么您对元宵节还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和您聊一聊元宵节的那些事儿。
华人元宵节活动有悠久历史,亦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灯节,台湾台语称为元宵。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天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华人传统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以示祝贺。这是传统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亦是春节假期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明朝钱塘瞿佑《双头牡丹灯记》:“每岁元夕,于明州张灯五夜。倾城士女,皆得纵观”。青年男女外出观灯并趁机结识、相会,所以也有“中国情人节”的别称。
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供佛的习俗。而道教中,上元节视为天官大帝(尧)诞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分别属天、地、水这三官大帝主管。上元节乃天官华诞,故燃灯以庆。终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元宵节的历史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说法很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代。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本称“上元”,是农民祈求丰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诞。人们在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另据史籍记载,相传西汉时期汉惠帝刘盈驾崩后,吕后一族控制了政权。吕后卒后,周勃、陈平等元老奋起剿平“诸吕之乱”,拥戴刘恒登基,是为汉文帝。文帝博采众臣建议,精心治国,使汉帝国再次强盛起来。因扫除诸吕恰值正月十五,所以在每年的这天晚上,文帝微服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还有说法认为,汉武帝时听从谬忌之说,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也有说法是,汉明帝笃信佛法,听从蔡愔的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宫内“燃灯表佛”,从此民众效仿,皆点灯供奉佛祖。东汉末年,元宵节作为节日才正式初步形成。
隋朝初年,元宵节完全角成。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宋朝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明清之际,元宵节通常被百姓当作春节的结束,活动也日益多元化:吃汤圆、观灯和娱乐游行是元宵节三大主轴。游行活动中分为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抬阁等传统艺术表演。放烟花是元宵节的高潮。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初八开始点灯,谓之“上节日”,初八夜谓之“上节暝”,宣告灯节的开始,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清朝则只有三天,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明代宫廷也会张灯结彩,并模仿民间习俗,在宫内设置市集,有杂技、百戏等游艺表演,宫中各人放烟花,燃爆竹,小孩提花灯。
着名诗词
朱淑真(一说作者为欧阳修)《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辛弃疾《青玉案之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唐寅《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